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浅析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的改革

时间:2015-11-06  作者:李明峰

摘要:体育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已经从理论上对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公共体育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但目前对关于学分制管理体制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管理滞后,内部机制不健全,教学硬件设施及服务保障不够;学生自主能力和教师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计划呈现刚性,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发展;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改革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体育教学资源,改革

一 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先导

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健康教育的思想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还没有从健身教育的旧有观念中走出来,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体育教育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上对大学体育进行改革。学分制的引入,既是一种制度的变革,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

(二)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是实施学分制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体育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分制能否顺利而有效地运行,最重要的是制定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

从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来考虑,单一学科取向的课程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和个体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课程项目设置上应体现合理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可能多的开设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多系列的体育专选课程, 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以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身体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要求。

(三)加强师资培养,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普通高校学分制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体育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体育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行政业务能力和体育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顺应学分制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证。当今学生获取体育文化知识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仅仅依靠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传输、教导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设定教学情境,通过转变社会角色,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技巧和媒体资讯的咨询者。由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智力资源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开发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的教学计划呈现刚性,弹性不够,要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弹性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是针对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提出的一种改革思想,同样适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行高校公共体育的弹性教学,应选择合理的体育课程内容, 打破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优化其内容,开设大量选项课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打破班级界限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个性化、弹性化,能更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结构模块化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管理和学生选课以及教学建设都比较有利。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中完全实行模块化教学,淡化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由此构成的宽基础、活模块、注重课程整合的课程模式是高校公共体育学分制教学改革较为理想的课程结构模式。

(五)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

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择其所好,展其所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学生在俱乐部教学的体育活动中,培养和提高了组织、协调、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实现了高校公共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正常接轨和有机结合,达到全民健身和社会公众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二 学分制改革体制下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合理利用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体育学分制教学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新时期高校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将赋予高校领导新的职责。借鉴先进的建设经营理念,即对体育物质环境重新进行全新的多元化、多视角的审视。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应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把体育物质环境的发展提高到新的文化战略高度,逐步改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以保证学校体育的正常需要。开拓思路,建立整体观念,从全局出发,研究能够满足体育学分制教育需要并认可的其他各种相关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加快高校体育设施快速发展,并迅速的驶入体育教育改革的轨道。

(二)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是满足高校本身的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和娱乐健身体育运动的需要

首先,应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确保体育经费落到实处,开源节流专款专用,逐步完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办学条件。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上,要尽快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寻找和吸纳社会财力资源,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在合理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合理开发体育资源的前提下,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要进行调查研究,应从经济状况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物质资源配备方案。借鉴国外体育场馆建设的先进方法,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修和管理,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保证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建立培养管理人才、完善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

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层次,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加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倡导引入专业化的场馆管理人员,通过专业人员对场馆设备的保养、维护和运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功能,促进和保证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高校体育学分制改革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推行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坚持用人所长,对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真正的有章可循,有纪可依。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积极地配合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充分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管理的道路。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有偿开放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提高高校自身造血功能。顺应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潮流,使高校体育场馆服务面向大众,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如何构建新型新疆中学篮球竞赛体制
下一篇论文:浅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效能的策略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