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学分制在西方已有130多年的演进历史。我国高校的体育健康课程曾经一度借鉴前苏联模式的“三基教育”作为指导,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对运动技术的学习。由于目前江西高校学分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导师制的规范管理方面还很不健全,学生基本上处于自我指导状态。
关键词:学分制,江西高校,体育健康课程
学分制在西方已有130多年的演进历史。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已广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借鉴和推行。我国高校的体育健康课程曾经一度借鉴前苏联模式的“三基教育”作为指导,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对运动技术的学习。这一模式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与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步伐,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纲要》从社会发展、体育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新视角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与设计,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对学分制下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力图探寻在新《纲要》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以促进江西省高校体育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以江西省内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5所高校的体育学分制改革现状,研究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学分制及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相关性文章, 将它们进行总结、归纳, 选取部分内容, 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 教师问卷75份,专家问卷5份。对江西省5所高校就读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体育教师、领导进行了随机调查, 问卷及时收回供分析论证。将收回的问卷进行了有效度检验之后, 利用spss 软件和excel 软件将数据输入分析, 分析结果供笔者论证。为了本文的研究, 就“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特请教了各高校的资深老体育教师和部分专家, 获得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2.结果与分析
2.1选课制度
2.1.1课程设置 《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1]]在5所院校中体育健康课程都是作为两年的必修课程设置的,具体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表1江西5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院校 |
修学年限 |
教学形式 |
实践课教学班人数 |
理论课教学 班人数 |
总学时 |
总学分 |
最新大纲 |
南昌大学 |
两年必修 |
一普二选 |
30人左右 |
30人左右 |
128 |
4 |
2006年 |
江西师大 |
两年必修 |
一基三选 |
30人左右 |
30-60人 |
144 |
4 |
2007年 |
江西财大 |
两年必修 |
两年选项 |
35人左右 |
30-60人 |
120 |
8 |
2006年 |
华东交大 |
两年必修 |
两年选项 |
35人左右 |
60-120人 |
128 |
4 |
2006年 |
科技师院 |
两年必修 |
两年选项 |
40人以上 |
30-60人 |
120 |
6 |
2006年 |
注:“一普二选”是指第一年普修,第二年选项;“一基三选”是指第一学期普修,第二、三、四学期选项。
2.1.2选课情况 目前在江西省内的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选课制还只是在必修课条件下,按项目挂牌选课,仅限于自由选择老师、项目。在课程的模块设计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采取“素质达标+专项选修”的课程模式。
2.1.3修学弹性化 学生对于当前学校在体育弹性修学方面的措施和政策有62.17%的同学表示不满意,仅有33.48%的同学表示不同程度的肯定。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弹性修学的渴望。对于弹性修学,教师中有70.77%表示赞成,反对的比例仅为9.23%。
2.1.4配套措施 导师制是学分制的配套制度,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健身锻炼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目前江西高校学分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导师制的规范管理方面还很不健全,学生基本上处于自我指导状态。
2.2体育课程结构
2.2.1体育理论课教学 目前学界就体育理论课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是否要开体育理论课的问题;[[2]]其次是关于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问题;[[3]]再次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问题。[[4]]
从调查看出,在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方面,江西5所高校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93.85%的教师选择上教材里的内容,36.92%的教师选择了补充相关选项课的理论;10.78%的教师选择补充报纸、杂志上的体育新闻内容;还有4.62%的教师表示不专门开设体育理论课,而是直接融入到实践课中讲授。在考评方式上,主要以开卷为主,占63.08%;有26.15%的教师采用闭卷形式;有9.23%的教师以课外小论文的方式来考查。据统计,在是否将体育理论作为必修学分上,有49%的学生表示赞成,另有29%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在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方面,有73.91%的学生认为应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为主;然后依次为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分析、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与裁判、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和运动发展史简介。在教学方式上,有64.78%的学生认为应将理论有机分散在实践课中讲授,另有21.74%的学生认为应采用无固定时间的报告型专题讲座的形式,而赞成大班课堂讲授的学生只占13.48%。
2.2.2体育实践课教学 目前5校体育实践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身体素质的达标部分和选项课的技能训练部分。身体素质达标教学占重要地位。在体育选项课方面,5校都初步建立了学分制下的选项课体系。但由于师资、场馆的限制,不少学校只能开设数量不多的项目。而另据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男生按学习兴趣所选择项目的前三项分别为:篮球、乒乓球、足球;女生所选择项目的前三项为: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参见表2)。对于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网球、游泳、轮滑、游戏等项目在各高校的开展因场地或器械等原因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