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师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
|
|
[19] 。针对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女学生,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这种不平衡的身心发展,使她们常常陷入迷茫之中 [20] 和思维比较具体、独立性较差、情感波动较大,这些与同年龄的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个体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幼师学生心理卫生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教育措施。 [21] 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她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
参考文献:
[1]李凌.儿童能力自我知觉的影响因素概述.心理科学[J].2006,29(4):916-918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江雪译.有吸引力的心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14.
[3]吕凯.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研究述评.心理科学[J].2006,29(4):909-912
[4]曹逢起.汉英心理精神神经症病学辞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647-648.
[5]汪道之.心理医生[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3, 88-90.
[6][奥]弗洛伊德著,丹宁译.梦的解析[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88,364-400.
[7] 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7-48.
[8]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0-58.
[9] 辛自强,马雪君,耿柳娜.青少年无望感与生活事件控制信念和支持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J].2006,22(3):41-46.
[10] 邹庆宇,姜月.内隐刻板印象研究方法进展.心理科学[J].2006,29(2):505-507.
[11]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灯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J].2006,22(3):47-52.
[12] 周宗奎. 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42548.htm(《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
[12]张能,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心理发展与教育[J].2006,22(2):120-124.
[13]邱亚锋,马丽霞,李玉峰,郭东娥.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3,(01):10-12.
[14]李爱莲.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J].2005,(08):59.
[15]张淑琴,姜凤琴.幼儿教师良好素质四要.黑河教育[J].199,(03):22.
[16]张哓宏,陈建军.论职校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建构.职业教育研究[J].2005,(08):4-5.
[17]周志宇.创设健康心理环境建立新型师幼关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J].2003,(04):34-35.
[18]李桂芳.弘扬对话精神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教育导刊:幼儿教育[J].2003,(04):28-30
[19]李方芹.如何开展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J].2003,(01):80-84.
[20]郭玉杰,赫崇波.幼师生的思想教育不可忽略其心理特征.理论观察[J].2000,(05):75-76.
[21]张瑛,杨敏.影响幼师学生心理卫生的原因及其对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S1):115-116.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