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创业要素

时间:2015-10-24  作者:孙宝文

摘要:把高职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高职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按照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三个创业要素来进行,要使学生具备这三个创业要素,就须对其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加以培养和引导,才能真正的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要素,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

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业型人才,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高职创业要素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是以传统的专业教育为主,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学理论体系也未完全建立,关于创业要素的研究成果零散地分布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者们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出发先后对创业要素展开了多项研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也多以小样本的案例分析为主,大样本数据的研究为数不多。在原始资料获取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倾向于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获得,较为客观的资料少之又少,且绝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某一创业要素某个层面或某个侧面进行的研究,系统性的探讨分析较少,创业要素的统一性更无从谈起。系统性研究的缺乏必然导致理论研究总无法对创业要素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这种现状与当前创业面临的实践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创业要素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创业要素进行系统研究已经非常迫切。

二、高职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创业要素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通过卖东西做一个小生意,或者是创办一个校办企业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不但有创业的冲动,有创业的干劲,还要有一些创业所具备的真功夫,能够拥有创业的前瞻性、持续性。也就是拥有创业具有的意识、眼光、创业具有的知识、具备创业成功的能力,即创业的三个要素。

(一)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要素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创业意识的建立,是学生把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驱动力,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需要和冲动构成创业意识的基本要素。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所以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立,必须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在其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灌输于大脑中。如何让学生从思想上有一种创业的需要和冲动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创业意识的进一步的具体形式,是学生向创业能力发展的平台,是学生创业所必须的硬件。创业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对于创业风险的规避与创业能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创业知识不是简单的讲创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而应包括专业知识,创业所需法律知识,创业所用到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知识等。创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职生本来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知识方面有些兴趣索然,所以创业知识的学习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

(三)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要素的最高层次,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创业能力包括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等。学生具备创业能力是高职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则体现了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上述三个要素是相辅形成,逐次递进的关系,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的前提,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会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

三、创业要素的培养和引导

在实施创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三要素有不同的策略和目标。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创业教育氛围。

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统一思想,认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出浓郁的创业教育氛围。其次,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如给予学生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支持大学生建立创业协会,安排老师参与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给予适当的创业资金支持,引导学生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等,形成适合学生创业的良好教学环境。

2、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增加创业教育的引导;

除了课外对学生实行创业熏陶,在上专业课同时,鼓励教师用创业教育的思想来教书育人,见缝插针的把创业教育融入进去,可以通过讲解自己或者别人的创业经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认知,通过创业过程的趣事、初步创业的艰辛、以及创业后期的成功等实例,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树立创业信心,获得创业的动力。

3、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毕业后的发展压力和生存压力。

通过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对以后的就业和生存考虑的很少,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感性上的认知,到了大三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就业和生存压力如此之大,甚至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毕业恐惧,即毕业期综合症。而创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从大一就让学生了解毕业时以及毕业后的各种压力。比如可以通过各种社团参加创业竞赛,开展创业技能训练,通过创业基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现在很多大学中的格子铺。还可以创建创业教学教育网络互动平台,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项目信息、创业案例分析,开展电子商务等。诸如此类的活动,更易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以后的生活,感受毕业后的压力,从而促使其更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良好品格。

(二)创业知识的掌握

1、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业所需专业知识的学习。

科学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机制,要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实务知识的普及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逐步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加大创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投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2、通过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培训、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等方式获得创业所需的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知识。

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创业技能大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为学生构筑立体化创业知识结构。坚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模式实施教学,注重校内创业基地的建设与实际创业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其次,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创业兼职讲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业课程。通过他们艰辛创业的经历以及在企业发展中通过自身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方法、知识等的传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可邀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专家作为客座教授,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开展创业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业心得,解答学生关心的创业问题,提高其掌握创业规律,把握创业商机的本领。

(三)创业能力的提高

1、通过创业大赛、生存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开拓、创新勇气,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学习者在校工学结合和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论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