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初探

时间:2015-05-14  作者:李 萍

【摘要】大学科技园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的桥梁,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要与高校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促进创新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大学创业教育是指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它是以能力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探索阶段,创业教育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对创业教育而言,如何进一步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科技园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载体,是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与创业教育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可以有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正式建立,我国各高校兴办科技园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1988年武汉东湖“创业者之家”的建立开创国内先河,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80余个,省、市级和高校自建的科技园几百个,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较短,前期整体规划缺乏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依然存在。

1、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方面,国外大学科技园更加注重企业的前期孵化和培育过程,而在中国由于各方因素限制,部分大学科技园成为了大学向地方政府争取优惠政策的手段[1],它们大量重复建设,片面追求产值,违背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初衷,削弱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2、自主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美国成熟的科研成果市场交易体制保证了美国大学科研成果的高效率产业化,但在中国,由于我国大学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的不健全,对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忽略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衔接,致使科研成果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

3、园区管理落后,配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学科技园多属于政府主导、大学主办,主要以国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基金支持为依托,运行机制停留于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上,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缺乏管理型人才及市场开拓型人才,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在园区配套服务方面,多数大学科技园仍然以提供场地及一般支持性服务为主要运营模式,在法律咨询、工商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4、融资渠道不完善,资金支持不到位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从事的工作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高科技与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由高风险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难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目前,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渠道仅局限在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和以园区作为担保的银行贷款上,远没有形成包括政府、个人、企业、社会、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各方力量构筑的风险投资网络。

5、建设理念单一,资源整合度不够目前大学科技园主要以行政化手段运作,局限于将师生兴办的企业集中于大学科技园区内办公这种形式,缺乏对项目的真正孵化和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效应不明显。多数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的联接不畅通,缺乏必要的支撑手段和支撑环境,科研成果难以与社会企业、商业、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体系产生多层次结合[2]。

二、大学科技园建设策略

目前,许多大学科技园都意识到只有明确方向定位,形成优势领域,在突出学科优势的同时,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培养从事企业孵化、项目孵化管理及投资、融资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3],才能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规范、持续、稳定。

1、强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制定合理扶植政策

大学科技园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原则,政府应加强大学科技园的立法工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鼓励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避免重复建设,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借助学校的人才、设备、网络等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的专业服务平台。

2、建立健全融资渠道,鼓励风险资本参与

1∶10∶100是园区科研成果在研究、开发、投产过程中所需投资额的比率,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从课题立项到实验室成果阶段的研究经费,大都依靠国家科技项目拨款,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投资却是空白。针对资金短缺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创新科研成果,密切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在充分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并吸引境外风险投资者参与园区创业投资,为入园企业争取全方位资金支持。

3、加强园区服务功能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一项科研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成熟的商品,并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园区的各项服务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理念,重视软、硬件服务体系双重建设,在为企业提供场地、交通、设备、网络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交易、人才交流、投资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孵化企业的风险和运营成本,帮助他们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4、积极拓展产学研结合路径,科研成果融入地方创新体系

在制定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目标以及区域行业经济环境的特点来考虑,大学科技园建设在满足大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科研方向与当地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使科研成果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从而拓展各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5、突出学科平台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必须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辐射作用,逐渐形成某一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

6、规范市场化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在大学科技园管理方面,学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摆脱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引入现代化管理体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市场导向、开放经营、资源共享,公开向社会招募优秀的园区管理人才(尤其是以风险投资管理为职业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精通项目研发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谭江浩.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对策与战略.2008.11.
[2]曹阳.李林.王永宁.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01.
[3]李双喜.深溪.梁卫华.大学科技园发展趋势初探.[J].高等教育.2008.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论文: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视频新闻中心为例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远程教育论文
最新远程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