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学生可能是无序地找的;也可能是有序地找的。)
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明确: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1、2、3、4、5……来找3的倍数;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3的倍数能写得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
2、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能找出2的倍数或5的倍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3、6、9、12、15……
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再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比较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可能是用乘法想的,有的找的不全,而有的找的很有序;也可能是利用除法来思考的,同样有可能出现无序和有序。)
2、比较“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
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3、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会灵活的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
4、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5、能找出15的因数或16的因数吗?选择一个找找看。
交流: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6、观察上面三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再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做题巩固方法。而在观察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时,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
五、变式拓展,促进智能内化
1、你会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7的倍数40以内6的倍数30的因数

2、判断正误:
⑴5×4=20,5是因数,20是倍数。………………( )
⑵9所有因数是1,9。 …………………( )
⑶8的倍数一定比8大。 ……………… ( )
⑷一个数的倍数肯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
3、游戏激趣:
游戏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例,师或生:我是20,我的倍数在哪里?
我是18,我的因数在哪里?
我是1,谁是我的倍数?我是谁的因数?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第1题是强调找因数和倍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要求。第2题是强调因数和倍数的对应关系,第3题是游戏,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
六、全课总结,享受数学魅力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一起去了解“完美数12”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畅谈学习体会和收获,及时反思和质疑,既整理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外知识的介绍延伸,使学生既长了知识,长了智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