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自信与成功数学体验学习的基石-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自信,成功,数学,体验,学习
“自信”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我把帮助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通常,在小学各学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惧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再信心十足,最终也成不了数学尖子。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由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却象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孩子们都能说:“我能行”!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帮助过程,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而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如(1)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这道题要求什么?(3)已知“3个小朋友扎12朵花”可以求出什么?这样可以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知道自己也能会,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常常出现两组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
【案例七】例如:学完“认识几分之几”后,这样两组题。A组:(1) 里有()个 , 里有()个 ;(2)5分米= 米,7角= 元;(3)一条彩带长28米,用去了它的 ,用了多少米?B组:(1)5分米= 米;3厘米= 米;(2)一条彩带长28米,用去了它的 ,剩下多少米?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的节奏。在我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后用爱心给孩子补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补课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还是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的对策是“每日10分钟”,就是即使工作再忙,我也要抽出10分钟将当天所学重点帮他理清,并将与之相关的旧知联系起来;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不可强行压制,要正确引导,这样的孩子要进行“电话跟踪”,师生事先“订好协议”,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再去玩,老师在规定的时间打电话询、督促,有疑难题随时讲解,凡是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第二天给予表扬……,这种补课,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样的补课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三)不吝惜表扬
小学数学教师,一般是教两个班的数学,面对一百多名学生,每堂课都表扬到每一位孩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回家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最近你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就这样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表扬学生身上不为别人所注意的某些长处或他本人最倾心、最专注、最得意而别人并不以为然的事情,最容易使学生感奋和激动。“我发现你很会利用时间,连三五分钟的空余时间你都不浪费。别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听说你在搜集古代钱币,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怎么样,可以让我开开眼界吗?”这样的称赞会使学生欣喜之余还特别感激你。
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孩子及时地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去吧,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