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处理评价材料,全面、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评价材料进行归类整理,根据评价材料写出教师个人的评价报清及教师教学综合性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中不仅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而且还提供若干指导性的建议,为老师指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向。所以评价一结束,管理部门就应该写出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反馈到老师手中。如果可能,最好把学生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同行的意见等都反馈给教师个人,供教师仔细阅读。
(4)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计划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评价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教师和学校拟定发展计划的开始。根据评价信息,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学校也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确定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教学评价应从“人”的角度评价教师教学全过程,而非仅从“事”的角度只对教师课堂教学作单一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本身也要求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合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效果,需建立合适的多元评价主体的体系。选择评价主体时需要考虑的标准是全面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即要能最大程度地准确全面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考虑到几种形式的组合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工作的系统为: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选取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而教学文件和教学研究工作的评价采取领导评价。
四、结束语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评价实践的发展,也是教师教学评价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国内高校尚不普遍,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继续开展研究和实践,也需要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性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慧,潘东明,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位探析[J],高教探索,2005(3):33-35
2 方晓敏,发展性教师评价―高校教师队伍和谐发展新动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91-98
3 朱志良,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38-41
4伯海英.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解和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 刘丽虹.如何有效利用心理契约加强高校师资的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390-392.
6 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王建华.学科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导刊,2007,(09)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