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乡村的许多矛盾涌现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文化问题亦被提上日程,乡村文化学就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探索乡村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但鲜有人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乡村文化定位问题,本文试结合现实,从符号学角度对乡村文化的类大众媒介角色定位进行阐释.
论文关键词:文化,角色,乡村,基础,职责
乡村文化从真正意义上被关注、研究并愈演愈烈当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置身大众传媒视角之下的乡村现实先后经历了从关注土地问题到解决税收问题;从正视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到提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从建立农村医疗改革制度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颁布.农民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乡村文化问题才算是真真确确地开始被重视和关照.
乡村文化包罗万象,它既包属乡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建设,也涉及民俗、心理、政治、历史,可以说乡村文化是最古老悠久的文化,它伴随人类的发展史而逐渐形成,是城市文化的母体,或者说正是乡村的原始积淀才让它成为了城市文化繁衍的温床.而乡村教育改革正是乡村文化体系内的一个既复杂又炙手的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一书提供了11位教育专家及名校长的多元思考,阐明了当前六大教育问题. 其中一点即是教师发展问题: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需要更新哪些旧观念?继承哪些好传统?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通过体制创新与业务培训发展教师的才能?①这些问题无疑是在向我们发出拷问,我们战斗在一线的乡村小学教师究竟应该扮演着教育的什么角色? 如果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符号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声音、动作、形状、颜色、气味甚至物体,只要它们能够携带信息或表述特定的意义,都属于符号的范畴。”②作为一特定群体,乡村教师已完全拥有携带信息或表达特定意义之功能,是一个符号表征。另一方面,符号也是联系传播与文化的一个纽带。美国传播文化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凯利认为,在传播这种人们交往的仪式中,人们参与某种和多种符号的处理与创作,以此来确立社会的关系和秩序,确认与其他人共享的观念和信念,进而形成文化。因此,作为乡村传播符号在后期已经演变成集实用功能与传播功能于一身,并具有审美特征和意识形态意味的人类群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