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边际效用递减,贝勃定律与课堂信息量

时间:2016-03-27  作者:刘小奇

摘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物品的消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们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贝勃定律指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这两个原理对于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堂信息量,多给学生一些反思、自我教育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看”,再到“满堂闹”,其共同的特点是“满”,这种“满”实际上是对课堂信息量这样的基本问题把握不恰当,即课堂信息量过大,挤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其结果必然是边际效用规律与贝勃定律共同起了作用,使得教师要传递的教学信息成了无效信息。
论文关键词: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贝勃定律,课堂信息量

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发现的一种现象。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定律”。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或者说,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若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充满了“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元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4000元的电脑涨了4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对小的灾害往往缺乏警觉;被父母和师长宠爱的孩子对于陌生人的关心通常认为理所当然。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人的感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贝勃定律回答的问题实际上是有联系的。如果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了外在刺激量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的话,那么,贝勃定律实际上是发现了外在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那么,在教育教学中,会不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不难得出一个肯定性的结论。当一个孩子犯错误时,第一次我们对他进行教育,或许他会听;第二次还是这样的教育,或许效果就会小些;第三次再这样教育,学生表面认同,其实内心是反叛的;第四次再教育,学生就可能会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这种重复性的教育,总体而言可能有效果,但长期如此,效果会越来越小,最后甚至适得其反。仔细思考一下,这不就是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不是一种“贝勃定律”现象吗?这两个原理带给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把握好课堂信息量,多给学生一些反思、自我教育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信息量过大的问题。

其一、“满堂看”现象。近年来,大家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应该说基本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录音,看看画面,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老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把一堂公开课,用图文声像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声像、图文来配合。一节课刚开始时,每播放一首曲子,每闪现一幅图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紧接着,学生本来集中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本应留给学生思考的,留给教师评价和反馈的时间就被无端地浪费了。我们一直在反对“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看”,由“人灌”变成“电灌”,其实质还是“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剥夺殆尽。

其二、“满堂问”现象。现代课堂,教师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课堂提问成为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费心设计大量提问,但他们未必考虑到自己提问的质量如何、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会怎样、学生有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等问题。课堂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过多或低质,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无论是常态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教学,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直接回答的,并无多少价值可言。课堂提问因教师缺少“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表现为机械、僵化的“师问生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降低了课堂效率。

其三、“满堂闹”现象。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负担“减”下来,效率“高”起来,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效果,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主要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限制,课改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走样。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困难。于是,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满堂闹”的现象,表现为满堂练,满堂演,满堂论,满堂跑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很活泼,学生很活跃,可实际教学效果却一般。因为它仅仅是表面的热闹,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究,引领学生的思维,缺乏一种智慧感。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奢华”,讲究讨论、演示、活动和争论,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使学生兴趣迁移,反而降低了效率,加重了学生负担。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看”,再到“满堂闹”,其共同的特点是“满”,这种“满”表面上反映的问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对课堂信息量这样的基本问题把握不恰当,即课堂信息量过大,挤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善于“留白”,缺乏一种“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韵味,其结果必然是边际效用规律与贝勃定律共同起了作用,使得教师要传达的教学信息成了干扰信息,无价值信息,无效的信息。


参考资料
(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2)李 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探, http://www.bdfx.net.cn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陆有铨.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传播、文化、乡村—乡村教师的符号学解读
下一篇论文:塑料注射成型模具透明教具的制作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