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中文叫标签,它以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检索方式来和他人进行更灵活、更
有趣的联系,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在网络课程中的功能能主要表现在对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化的分类管理,并与其他学习者的资源连接起来。
IM:即Instant Messenger,是一种及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资源的实时交互。在网络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交互。对聋哑学生来说,就可以及时的借助文字和手语视频和老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
P2P技术:即对等联网,是peer-to-peer的缩写,它可以用来满足地理位置
分布很广的学习形式,加强网络上人际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在网络学习中远距离的教师与学习者或者学习者之间就可以借P2P技术很好的共享信息资源和相互交流。
AJAX技术: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结合了Java技术、XML
以及JavaScript等的编程技术,它是WEB2.0的核心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站交互性,实现了用户和WEB应用程序之间的快速交互,往往用在学习者和操作界面的交互中。
3.2.1设计原则:
同样在满足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该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操作界面方面:同其他的网络课程一样,导航一定要清楚,防止产生迷航现象,另外由于聋哑学生的视觉特别敏锐,非常细微的小点他们都可能会注意到,从而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因此界面要简单美观,即能够吸引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他们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其次,在教学资源方面:由于聋哑学生的学习资源比较贫乏,因此要利用网络课程给他们链结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但是一定要确保资源库和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另外链结的层数不能设置太多,最多三层即可。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利用聋哑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多采用视觉信息,以形象化的形式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在教学活动方面:网络课程非常重视教学的交互活动,目前比较认可的有四类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交互。而这正是聋哑学生学习中所缺失的,因此要借助于WEB2.0技术,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要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和教师、学习者交互的平台,确保便捷有效的教学交互。
3.2.2 设计模型:
网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但是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发布教学信息,解答疑难问题等等,基于以上的设计原则,以及网络课程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型如下:
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课程,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很好的促进聋哑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弥补了他们教学中的交互不足,为他们提供了方便的教学交互,从而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这种自学式的网络学习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范围和内容不定的教学,也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聋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自学或者小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形式,而且将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模式。
4 总结
聋哑学生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普通教育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利用它来更好地实施聋哑学生的教育,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参考文献]
[1]关于聋校教育教学几个问题的研究,http://www.edu.cn/20010925/3002799.shtml
[2]以信息技术来促进聋生的学习与发展[DB/OL],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tsjy/200803/87313.html
[3]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DB/OL], http://www.szwzlx.com:8080/jiaojishi/xzysk.htm
[4]赵辉,陆冷飞.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交互环境设计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