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信息技术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国家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程度。”以此作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需打破目前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局面,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革新之路。这就要求广大的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学的专业能力,还必需有与时代相呼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和研究教学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课是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师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尽管政治课的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一直是动摇学生信念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抗拒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从内容上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形式上也可丰富学生的视听,较快和较稳固地吸引学生;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为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提高其认识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
三、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良好的发展机遇。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养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就为思想政治课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我校也加大了在信息设备方面的投入,已建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目前,我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双向控制的教学设备。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
四、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许多专家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原教学活动。同时又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而思想政治课显著的德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妣美的,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论。使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3.教育心理学。中学生随着生理机能的发展,心理正向成熟逐步过渡,认识事物的目的性明确,自觉性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开始了对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情感丰富而热烈。信息教育的实践性强,易于组织,学生乐意参与和表现自我,适合开展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验。
五、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使课堂德育功能大大加强。通过大量信息的引入,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思维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多媒体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掌握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3.教研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研究,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研、教改能力,调动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授课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使思想政治课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实现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实现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转变,实现学习方式由个体的、封闭式向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向转变,值得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