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学术的发展,对于史学的研究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发展、研究、教育、传播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及史学教育等方面,来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对史学发展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史学,数字化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信息的存贮、处理与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即便是古老的历史学在信息时代也焕发了青春。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人类社会,要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去找联系,从而探索出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这需要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改进搜集信息与处理史料的技术手段,这对于提高史学价值与功能也有决定性的意义。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历史研究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信息技术和古老史学的关系更加密切。
一、 信息技术使史学文献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史学日益呈现出历史资源的数字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籍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它由一个基本封闭的资源库,变而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金矿,促使它不断发展变化的核心动力,即是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古籍文献典籍的开发与应用,也日益成为当今史学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主要表现在历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上。
众所周知,纸张是历史文献的主要载体,自从有了信息处理技术之后。历史文献有全新的众多的载体。如磁盘、光盘、硬盘、移动硬盘等等。相对于纸质文献,电子化文献具有很大优点,如电子文献占据空间小,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传输迅速,易于复制,可以长期保存等。到目前为止,电子文献的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
国内的电子化史学资源主要是计算机编制的古籍索引,如常见的《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数据库。这套《四库全书》由济南汇文科技开发中心历时三年多研制推出。该系统囊括了《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3万余册,200余万页。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电脑阅读到原版的文献资料,而且能够方便地按书名、作者、盘号、书号和指定卷、册、页检索,还可以放大或缩小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对于查找史学资料,核对史学信息非常方便。另一个是《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数据库。这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人员袁林博士研制。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到 1999年6月终告完成。《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的开发,惠及了众多的文史工作者和历史教学人员。这是国内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古籍全文数据库,在国际同类中文电子古籍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有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重点电子出版物原文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及索引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制的《全唐诗》;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全宋词》;河北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研制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山东大学中文系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华五千年文史精华电子文库》等等。
二、信息技术使史学资源网络化
历史是由史料建构的,史料来源的途径多寡,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成败。过去的史学工作者一般是考虑当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以有效利用文献资料。如果要跨地区、跨专业或跨国家进行史料搜索,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如今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下,这些困难已被网络技术征服了。
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在网上分享不同的资源。就史学研究而言,互联网上的资源和信息非常大。在国内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其特色收藏是它除了与历史学相关的书籍之外,其文史资料和档案收藏对史学研究人员最具吸引力。在文史资料方面主要收录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制的革命史资料、工商经济史料、人物事件专辑、文史资料选集、文史通讯以及各地区的政协文史资料。在国家档案文献收藏方面主要有: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重要档案资料。内容包括自明清至1995期间最有权威性的150多万页的重要档案文献。国家档案文献资源库又由三个分库组成:第一分库是中国明清档案文献资料。该库内容主要包括: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乾隆朝上谕档、清代档案史料丛编、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历史档案杂志、光绪宣统上谕档;第二分库是民国史档案文献资料。该库内容包括: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影印出版物;第三分库是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资料。该库内容包括:中共中央综合性文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会议、统战工作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令法规汇编、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工业工作文集。超星数字图书馆还收有部分考古方面的过刊全文,如《考古》、《文物》、《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天地》《故宫博物院院刊》、《考古通讯》、《新疆文物》、《广东文物》、《革命文物》等。此外,还有些专门的史学资源网站,此不一一列举。
而“雅虎”搜索,可搜索的世界历史的资源和信息是非常广泛的。它既涉及断代史、专门史、个别地区和国家史,也有考古学、史学书籍与出版、历史教学和史学机构等信息。互联网上的史学资源,涉及到了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历史档案,古典著作等历史文献,还有图片,录音,电影等多种媒体的历史资料,上至原始圣经,死海古卷,下至当今世界风云人物的声像资源,应有尽有,叹为观止。网易163,是了解中国历史研究和教学资源及信息的网站。在“中国历史”栏内设有中国战争史,历史事件,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博物馆,各地历史,中国历史综合,历史刊物,文革历史,历史人物,文物古迹,研究机构等13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获取互联网上的史学资源和信息,有3种方式:通过目录查询,关键词搜索,直接输入网址等。其中最好的途径是直接网址方式,只要在网络浏览器中输人正确的网址,即可直达目的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如果对网址不清楚,可以查阅《全球WWW网址簿》,《中文网址集粹》等相关的工具书[1]。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史学的传播速度和效率
信息技术使史学的传播具有了更便利的交互性,所谓交互性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这样就使史学的传播方式、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史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利用影视技术表现重要题材,利用拍摄、扫描、制作等技术,将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物、图片、壁画、刻石、塑像、画册以及服饰、饮食、乐谱、舞蹈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系列音像制品,来展现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也可取得异曲同工之妙,采用当代的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来表现各类历史题材,则可得到内容生动,形象真实,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使过去繁难艰涩的古老历史,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普通大众所接受,从而实现向人民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服务宗旨,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书写史学为影视史学、多媒体史学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法,对普及历史教育有很大的推动力。
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提高人们阅读史学著作的兴趣。在人的感知系统中,视觉所获取的信息占60%以上,听觉获取的信息占20%左右,另外还有触觉、嗅觉、味觉、脸部表情、手势等占其余部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