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时间:2015-09-05  作者:黎雪梅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阅读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信息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对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阅读能力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数学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阅读,培养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阅读能力内涵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笔者认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这样一种新理念: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阅读中,学生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自由发展。例如, 阅读“∠A 与∠B 互余”时, 应很快想到∠A + ∠B = 90°. 读到“∠C + ∠D = 180°”时,应很快想到“∠C与∠D互补”。初中几何“文字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很多学生不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例如:求证: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解此题时,需先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 也就是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能正确完成这种转化,此题也就完成了一半。

二、加强数学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一)树立数学阅读理念,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数学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师本身就认为学生不具备自己读书的能力,而不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或教师对阅读的理解有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数学阅读的动机水平不高,除了老师缺乏引导外,也由于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错误观念造成的,对于阅读没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动机水平。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将数学阅读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将其做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加以培养,则学生也会重视数学阅读,将其作为自己应掌握的一种能力,而努力学习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在阅读中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原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果很不一样。然而数学又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应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平时应多带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

例如:如图,在Rt△ABC中,AB=AC,∠A=90°,点M为斜边BC上的

中点,MF⊥AB于F,DE⊥AC于E。试判断△MEF是什么形状, A

并证明你的猜想。

做在这道题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读∠A=90゜,M为

斜边BC中点,你会想到哪个定理?”学生答:“会想到直角 F E

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这个定理。”“那你会怎么做 呢?”“连接MA。”这样这道题解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B C

由此可见,只要会创设问题情境,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和明 M

确的解题方向,而只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解题方向才能

达到解题的目的。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提出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

例如,引导学生判断“同位角相等”是否是真命题时可先设问:任意一对同位角是否都相等?得到否定后再问:什么条件下的同位角才相等?一层层质疑,学生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数学思考的水平,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同时也真正发挥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有些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看到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组织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四)以生为本,培养自主学生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进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双边活动。良好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在主体参与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并在主动参与中表现出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创新取得成功的保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keyimg1|基于数形结合的解题案例分析
下一篇论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化”数学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数学教学论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