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威尔逊威尔逊非常重视道德的实践环境和道德教育中的情感作用。提倡建立“家庭模式”,将家庭的形式引入教育的安排,在人数、场所、活动安排、角色的设定等方面进行制度性的和情境性的安排。运用这一教育方法,开展合作活动,设立多样化的成功标准,使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力,负有一定的责任,给予学生以“保护”他人和弱小动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四、威尔逊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启示
(一)必须明确高校英语教材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及德育原则
威尔逊十分重视利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探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问题。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无论在其教育哲学还是道德教育著作中,都把分析概念、定义、名词以及它们的具体使用作为建构理论的重要前提。针对道德教育,他进一步指出:“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和不同的时候,我们用(或曾经用)大量不同的标题含糊程度不同地涵盖一些或所有我称之为‘道德教育’的东西在这些标题里包含了绝大多数本身需要加以考察的特征、价值、概念和假设。”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十分认真、十分耐心地察看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和观点。”这一点运用到我们的实际中来,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明确高校英语教材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及德育原则。
(二)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威尔逊认为教师必须是理性的权威,其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发展道德要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挚爱自己的职业,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品质。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素养,换句话说,“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应当有较高的情感投入;理解教与学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对学生言传身教,即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以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而要当一个好榜样,教师本人首先须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使学生看到在学习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但遇到问题时可以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此外,教师要率先垂范,其对待学生认真的程度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三)应用“实际锻炼法”促进协作精神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应用“实际锻炼法”促进协作精神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指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采用具有德育渗透功能的“交际法”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各种模拟的社会交往活动情景中实际锻炼,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品德践行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怎么生活、怎么与人共处。”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恰当地使用英语语言来表达情意之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创设各种社会情景,指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模拟各种交际情境活动实际锻炼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还应把交际策略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礼貌准则,灵活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中之主编,《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467页。
2 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05,446。
3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4 袁锐锷.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J ].学术研究(教育学),200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