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将个体经验进行交流,可以使大学生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与能力。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更全面地了解,这样比单一的书面作业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客观。
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面性原则
“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评价主体也相应是多元化的。对于教师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本人、同事、主管部门领导、社会实践协助部门领导等。对于学生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学生本人、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同学、家长等。针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完善评价机制,体现全面性原则。
最后,成果展示渠道多维化,体现实效性原则
对于社会实践教学成果,要提供多维化的展示平台,如:板报、广播、网站、报告、心得交流、比赛等。总结成果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概括,积累提升的过程。多维化的成果展示,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从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2-07.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丁妙珍,申群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统合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6月.
5 阳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J].职教论坛,2010.8.
6 郭跃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4月.
7 汪杰.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3期.
8 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7期.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