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以《建立超链接》为例

时间:2013-03-27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任务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以《建立超链接》为例,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以《建立超链接》为例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式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任务驱动法开拓学生思维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曾听到的《建立超链接》一堂课的一个片断谈我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索与认识变化过程。

教学片断:

播放了一段视频后,出现如下场景:

师:刚才视频中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生:上海世博会。

师: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风采,这里有个网站,我们浏览一下,共同学习创建该网站中的超链接。

……

接着,教师演示将“index.htm”中的“世博新闻”链接到“xinwen.htm”。

揭示任务1:

将“xinwen.htm”中的“成龙:更重要的是比环保”链接到“chenglong.htm”。

学生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

师:下面我们再来浏览“index.htm”网页,我们如何把图片“腾讯网”链接到其官方网站上去?(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揭示任务2:

将“index.htm”网页下方的三个合作伙伴分别链接到其官方网站。

学生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

教师展示富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点评。

……

授课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播放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渗透建立超链接的方法,但是整节课课堂气氛沉闷,完成情况不佳,整体效果不理想。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授课者运用这一方法,为什么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呢?

反思这节课的失败,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重灌输轻引导,未能实现师生情感真诚交流。

虽然教师在开始播放了上海世博会的宣传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接下来导入主题时,并没有进行引导,而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本节课的主题,这种“单刀直入”的“填鸭式”吸引不了学生,不能唤起学生思维深处的灵动,使学生原本迸发出的热情渐渐淡漠,以致后来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处于被动地位,其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教育教学论文,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整堂课成了机械式教学。

二、重表面轻内涵,未能引领学生探索新知。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是受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以及自己的原有经验等影响的主动学习,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发表论文

本课虽然设计了“任务”,却没有把新知识渗透到任务当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任务总是教师先演示讲解,将操作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再布置几个在同一层面上的任务让学生实践,学生只能是“邯郸学步”、“鹦鹉学舌”,没有经过探索实践,所以对该部分知识未能真正理解消化。这种方式未能跳出“填鸭式怪圈”,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不符合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指导思想,仍是一切教师说了算,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体验不到探索新知的乐趣,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自然课堂氛围好不了,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重结果轻评价,未能让学生思维拓展。

课堂评价过程中,没有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发表他们的见解,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而不注重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评价,只重视可测量的外在行为目标,忽视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无视学生个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进行本课的设计时作了以下三方面改进:

一、创设任务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这堂课在导入环节上,教师和学生观看上海世博会宣传片,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热情,展示本校学生制作的宣传网站。接下来,在展示网站过程中,用观察法引发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配合,不仅激励了学生,而且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注重自主探究,开拓学生思维。

建构主义强调:要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增进了记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了其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其探索创新精神。

设计任务时,我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释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基本任务后,适当拓展课本知识,以此拓宽学生思路教育教学论文,激发其创新思维。拓展任务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交流与评价是任务驱动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特点和能力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作品展示,反馈评价”阶段,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形式,师生从学习态度、操作过程、操作结果、能力提升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整节课,由于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恰当的点拨引导,注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任务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当我再次执教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尤其在最后“作品展示,评价交流”环节热情高涨,畅谈自己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无限遐想,大家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唤醒学生潜能,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上着手,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快速形成,最终促进学生思维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由浙江省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第13题所品味到的
下一篇论文:综合实验试题中加入某物质的作用归纳与解析_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