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理性精神雏论_自我教育力

时间:2012-05-25  作者:付辉

论文导读::教师理性精神的缺失,直接对学校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教师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一个学校走向和谐、自由和民主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个人自由自觉地形成个人的生存意义的关键。理性精神是一种理性的心理体验,更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或信仰。教师的理性精神表现为对卓越、完满的、善的教育生活的探寻。教师的理性精神的生成离不开在教师理性精神的自我修炼。
论文关键词:理性,理性精神,理性精神的教师,自我教育力
 

一、教师理性精神的缺失

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在流行“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人”的理论观点。这种教育“塑造论”的内涵:学生的是身心发展主要依靠教师,学生是教师按自己意志被动改造、控制的对象;教育是一种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对儿童进行的打磨过程;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外力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活动。[1]教师在“塑造”学生的时候,其实也在“塑造”着自己。教师屈从某种外在的权威、外力,而不得不对自己进行改造,使自己朝着外在压力要求的方向变化。而教师塑造自我的过程,其实也是把自己当成“物”加以打造、修剪的过程。这种迫于外在强制而对自己进行外在的“塑造”过程,使自己严重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对自己的教育生活缺乏理性的审视。与此同时,为着生存的压力,为着事业要成功,为着要分一杯权利、利益的羹,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蒙昧,让自己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在这里,原本为促进人的幸福的教育发生了严重的变味,教师的教育生活被自己弄得俗不可耐。

社会竞争激烈,学校也面临生存的危险,为了在激烈的教育生源争夺战中取胜,不少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过高要求,并且学校当权者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强化“教师聘任制”,“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观念。这些观念致使不少教师每天生活在胆战心惊之中,唯恐自己工作不努力而丢掉饭碗。现如今的不少学校,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致使教师课堂教学依然是围着分数教,为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而采取“题海战役”,没日没夜,完全不顾自己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心理压力,教师的生活已经被外在的或隐或现的权利控制和异化,教师失去了鲜活的自我。没有自我的教师,何以教化有自我的学生?“跪着教书的教师”,何以培育站直了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理性精神,何来学生的理性精神?

具体而言,教师理性精神的缺失表现在:

1.冷漠

冷漠即对人对事冷淡与不关心。教师最大的冷漠表现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冷漠和不关心。教师不是对所有学生的所有方面都冷漠,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考试分数”很有热情。有些教师对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不闻不问,更有甚者唯恐自己避之不及。这些老师坚持的教育信念——作为一名教师,我唯一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送进大学的门,至于学生在学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跟我没有丝毫关系,我把书教好就不错了。现在不少的学校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即便如此,一些教师教完自己的课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半步不出,美其名曰钻研教学,把学生撂在一边。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精细的分工在成就人的同时,也分裂了人。精细的分工在学校也表现得很明显:科任教师主要是学科教学,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处主要管教学工作,德育处主要管德育工作等等。这种事无巨细的分工,“让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贡献,也使个体看不到自己的过错与责任。巨大的成功是别人的,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反过来,巨大的错误,甚至不可思议的罪恶也是别人的,自己的行为不过是罪恶链条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发挥的作用很小,所以没有罪恶感。”[2]教师的冷漠,是一种教育的病毒,不仅深深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

2.跟“风”

自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教师培训都蓬勃兴起,这是好事。不少地方的教师培训是邀请名师“做”公开课,这种名师的“做”课,对中小学老师有多大的帮助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但是,笔者在中小学一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教师也模仿名师上课。模仿自有模仿的功用,但是,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靠模仿某位名师进行教学,不仅无视了自己的个性和学生的独特性,而且降低了自己教学的专业水准。

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办学风格的名校,这些名校的诞生,大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积淀,非一日所能成就的。现在不少校长失去自己的办学信念和价值观,不分析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跟在名校的后面乱转、瞎转,盲目跟“风”。

3.偏执

长期以来,教育“塑造论”控制了整个教育领域,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靠学校,学校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唯一方式,教师是唯一能改变学生命运的人。如此一来,教育就是灌输知识,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灌输,教学的唯一目是把知识灌入到学生的脑海里。在这里自我教育力,知识没有丝毫的交流和分享,教师为学生设置、限定了学习的全过程。其实,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限定的时候,也牢牢地限定了自己。教师自己在长期封闭的教育环境里,日益变得麻木,最后变得偏执,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心态,排斥异议,攻击异端的心态。

具有偏执心态的老师,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或是至少是值得怀疑的,对别人保持一份高度的戒备。他心目当中没有对话、沟通、交往的意识,他的教育方式仅仅是强制性灌输,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独白”是常态。

4.个人的他治状态

教师是学校的弱势群体,这是众所周之的事实。在一所学校里,当权者可以对教师不问实际情况而对教师横加指责,教师所能做的是服从;学生是上帝,是顾客,“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教师所能做的是迁就,教师行走在当权者和学生的夹缝当中,教师完全处于一种“他治状态”。

教师的“他治状态”还更表现在,教师对自己何去何从的问题的决断是建立在外在性的权威的影响的基础上,而不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教师受制于外在的限定和压制、强迫,或者受制于自己的非理性的意欲、信念等,低头认命、趋炎附势、安于现状。

5.软暴力

前些年,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不少教师秉承“以暴制暴”的观念,对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深信不疑,把惩罚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式,惩罚在学校肆意横行;近些年,“硬暴力”屡屡碰壁,已渐渐失去功效,取而代之的是“软暴力”。“软暴力”是教师对学生精神上的体罚。近些年,“教育软暴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是侮辱性的话语,诸如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就像猪一样笨”、“你怎么不去死呀,你还活着干什么?”“你父母怎么生了一个你这样的孬种?”等等,这些话语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而且对自己也是一种侮辱。笔者经常到一些学校听课学习,多次观察发现,后进生一直牢牢驻扎在教室的最后三排。

不管是“硬暴力”,还是“软暴力”,其实质都是把学生当“物”,把儿童矮化和渺小化,结果只能是对师生彼此心灵都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教师理性精神的缺失,直接对学校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教师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一所学校走向和谐、自由和民主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个人自由自觉地形成个人生存意义的关键。教师的理性精神,更直接的意义在于其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教师是学生精神发育、成长的重要引路人,要想我们培育的人才有较强的理性精神,教师必须先有理性精神。

二、教师理性精神的再认识

在今天为什么要培育教师的理性精神?教师的理性精神可能培育吗?教师需要培育怎样的理性精神?面对一个“去理性”的时代,我们的教师该何去何从?教育该何去何从?

理性是现代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使用这个词语,但是却很难界定这个词,倘若一定要给它下个定义,来个界定的话,其结果可能是充满歧义。不过,既然本文在谈理性,总得对理性一词有个大体的认识,笔者认为,理性是人的一个基本特征,指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善于反省并不断实现自身超越的一种态度或方式。“在传统的理性观念中,理性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普遍性,在理性主体化的过程中,理性成为人作为主体的普遍特性,成为一种脱离具体的历史处境和社会背景的抽象的、先验的特性。”[3]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并不是说这种理性是先天的或先验的,而是指理性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了社会文化生活,理性无从谈起。理解理性,必须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活基础。理性对于人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理性能够协调个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生活;理性是所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独立的道德源泉。[4]亚里斯多德说:“理性的沉思的活动则好像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又不以本身以外的任何目的为目标,并且具有它本身所特有的愉快。”[5]在他看来,理性是伴随沉思的,理性与奴役、强制、压迫格格不入,理性的价值是在理性沉思的过程当中生成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古人讲“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意为,一个人有了过错不要紧,关键是要深刻反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坚决加以改正,做到以后任何时候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也是很好的,即是“善”的。这个过程,就是理性沉思的过程。理性作用于自我反思,具有一种外界任何力量都达不到的自我救治和康复的作用,自我因理性而变得更加清明,更加审慎,更加充满智慧。

教师的理性精神引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生活,给教师提供了一种积极审视教育生活及世界的智慧和自信,使教师能过一种经过省察的教育人生。教师的理性是在教师的生活中生成的一种精神,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教师的理性精神只能在其教育生活的境遇中生成,离开了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教师的理性精神无从谈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理性精神是无限的,教师的理性精神是受教育生活制约的,同时,教师的理性精神又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一种真善美的指引,这种“指引”帮助教师免于“非理性”。具体在教育生活中生成的教师的理性精神,不仅关涉到教育生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而且还使教师对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都有一份独有的担当,正是这种“担当”,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变得理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情绪行为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_教育教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情感角度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