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保护地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_农业论文

时间:2012-03-20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保护地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农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保护地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一、低温障碍。黄瓜受低温影响发生寒害或冻害后,先在叶的大叶脉间出现黄白色斑,冻害加重后扩大而连片。或植株发根缓慢,或不发根,或者花芽不分化,整个植株生长瘦弱,甚至叶片枯死至全株枯死。

病因:黄瓜相对其它蔬菜耐寒力比较弱,0~10℃就会受害,低于3~5℃生理机能出现障碍,造成伤害。这是因为: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根细胞原生质流行缓慢或停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另外,植株受低温侵袭后,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冻,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细胞脱水,或使细胞胀离而死。再之,植株体内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冻的细菌,它也是导致黄瓜发生寒害和冻害的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锻炼,苗期经受一定的低温可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受害的植株要拔除重新定栽。

二、沤根。沤根是育苗期常见病害,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病因:主要是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瓜苗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严重的整叶皱缩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某片真叶期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因此从地上部瓜苗表现可以判断发生沤根的时间及原因。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致瓜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1)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2)加强育苗期的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过湿,正确掌握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3)采用电热线育苗,控制苗床温度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使幼苗茁壮生长。(4)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三、花打顶。早春、晚秋或冬季种植的黄瓜在苗期至结瓜初期,常出现植株顶端形不成心叶的“花抱头”现象,也叫花打顶,不仅延迟黄瓜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因:花打顶类型分烧根型、沤根型、营养障碍型和伤根型。定植穴内有机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棚室土壤干旱烧根形成烧根型花打顶。棚温低于10℃,土壤相对湿度高于75%,土壤潮湿,根系生长受抑形成沤根型花打顶。夜间温度低于10℃后一段时间,植株矮小,叶色变深绿色,叶面凹凸木平,出现营养障碍,造成营养障碍型花打顶。瓜苗或植株根系受伤后,养分吸收受抑,出现伤根型花打顶。

防治方法:防治烧根型花打顶应及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22%,空气相对湿度达65%,浇水后中耕。沤根型花打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含水量。夜温低造成花打顶应提高夜温,上半夜温度达到15℃,并保持4~5小时,下半夜保持在10℃。伤根型花打顶,中耕时少伤根,采用保秧护根措施,提高根系活力。

四、畸形瓜。黄瓜畸形瓜种类很多,有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曲形瓜等,这些瓜条直接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

病因: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染病虫害农业论文,或遇连阴天。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植株早衰,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

五、苦味瓜。黄瓜中苦味素积累过多造成瓜条味苦无法食用。

病因: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特别是一次性施氮肥过多,易出现苦味瓜;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则会出现生育不平衡,造成徒长,或出现座果不齐,侧枝上易出现苦味瓜;气温过高,高于32℃以上,致同化能力减弱,损耗过多,营养失调;土壤过于干旱;阴天多,阳光少,地温低,水分养分吸收受抑,易形成苦味瓜;此外,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防治方法:配方施肥,使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及时浇水,防止干旱;控制温度,避免高温、低温出现;阴天光照不足时补充光照,可采用启墙涂白、挂反光膜、反光镜等措施;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瓜的品种。

对于上述畸形瓜、苦味瓜,发现后立即摘除,然后加强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六、化瓜。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论文网站。

病因:保护地黄瓜栽培化瓜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品种结实能力差。黄瓜为异花授粉作物,保护地由于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雌花多,雄花很少,当时昆虫尚未活动,缺乏授粉媒介,又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靠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容易化瓜。(2)高温。保护地内白天的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就会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增强,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有时还出现畸形瓜。结瓜初期茎叶生长迅速,瓜条生长缓慢,如果此时连续2~3天晚上出现20℃高温,营养成分会大量输向茎叶,使瓜秧徒长而导致化瓜。(3)低温冷害。春季气温回升,棚室内温度起伏较大,如果忽视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就会导致黄瓜根系因低温冷害的影响而降低了吸收能力,使瓜条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4)二氧化碳浓度低。黄瓜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就容易化瓜。(5)密度不合理、肥水管理不当。密度过大,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争夺养分,茎叶争夺空间,透光、透风差,光合效率低,消耗增加;氮素营养过剩,使黄瓜发生徒长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化瓜。(6)根瓜采收不及时。(7)病虫侵害。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角斑病等病害直接侵害叶片而影响光合作用,蚜虫、白粉虱危害也会引起化瓜。

防治方法:(1)选择适宜品种,掌握适当密度。另外,可通过人工授粉、放蜂等措施提高座果率。据试验,进行人工授粉刺激子房膨大,可使化瓜率下降70%左右。(2)嫁接育苗,培育壮苗。(3)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加强放风管理,把温度控制在适宜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范围内。冷天可小放风,晴暖天大放风。采用透光率高的无滴防老薄膜,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清洁膜面以利透光,晚上用日光灯等光源进行人工补光。(4)合理施肥浇水。在根瓜坐住之前,不要浇速效氮肥。缓苗后若植株生长正常,不再浇水进行蹲苗,直到根瓜长至手指粗时再浇水和叶面喷肥,并及时通风排湿。叶面喷肥可采用1%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1%尿素或0.3%红糖+0.2%碳酸二氢钾+0.3%尿素液。(5)及时调整植株。保留根瓜节以上的带雌花的侧枝,并在其雌花以上留1~2片叶摘心,其它侧枝和卷须要及时除去。还应及时通风,保证二氧化碳的浓度。(6)加强病虫害防治。(7)适时采收。黄瓜的根瓜生长期较长,应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对不正常瓜,如“大肚瓜”、“尖嘴瓜”等应尽早摘除,以免影响正常瓜的生长。

七、叶片卷曲。植株上部叶片多发生上卷,颜色呈褐色。

病因:棚室内温度过高,植株上部叶片遭受高温烧伤。

防治方法:发现症状后及时检查棚室内温度,通风降温,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八、药害。叶片出现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脱落,或致叶黄化、退绿或变厚畸形。

病因:药害主要是由于浓度过大、用药时间和方法不当、过敏农药等因素所致。代森锰锌及一些含铜的药剂在高温时用药或用药后遇到高温,都会产生药害;烟雾剂如果放到植株行间点燃释放,容易出现“烟”害使叶片褪绿焦枯;多效唑不仅可以使黄瓜茎蔓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也会使瓜条变粗变短。

防治方法:选择对作物安全的农药;尽量避开在作物耐药力弱的时期喷药,一般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正确掌握施药技术,严格按照规定浓度、用量配药;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因为此时植株耐药力下降;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恢复能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保护地蔬菜高效节水栽培措施_农业论文
下一篇论文:温室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_农业论文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