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一种功能互补的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功能弱化和学生社团的功能强化使得这种功能替代存在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而现实情况也确实是学生社团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基层团组织产生了功能上的一些替代,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学生社团对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功能替代仍然只是一种部分替代,而非整体取代,作为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基层团组织不可能也不可以被完全替代。团中央对于高校团建工作“一体两翼”的指导方针对于团组织与社团的地位和关系给以了明确的定性,论文网那就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开展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尽管现在的学生社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但是指导权和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党团组织手中,所以作为“两翼”之一的学生社团是无法完全代替主体的位置的,而只能是一种辅助和补充。
除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以外,学生社团在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其实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也决定了社团尚不能对高校基层团组织起到更大程度的功能性替代作用。目前学生社团存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制度建设的不规范和不完善,这也直接导致了社团的持续发展和继承能力欠佳。昙花一现的社团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很大原因是由于许多社团比较轻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及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社团的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往往一些核心成员毕业后,使得一个社团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上海团市委学校部,2000)。除此之外,大多数社团也一直被场地和经费问题所困扰,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也有社团在这些方面处理得比较好,于是就使得学生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也比较明显。
在学生社团根本不可能完全替代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前提下,有一种情况是此功能替代极有可能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上级决策层将两类组织的优势相结合,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种做法,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在学生社团建团支部的团建工作新模式,比如说南京大学的一个社团--天健社的团支部已于2004年正式成立。
当然,上级决策层决定实现两类组织之间功能互补的首要想法,还在于确保高校团组织的地位,并给其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种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在大环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的重要目的就是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充分利用社团在活动方式上的多样性和活动开展的影响力,“延伸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胡雪峰,2004),尽可能的消除传统团建工作的劣势。但是既然是功能互补,那就表明在这个过程中两类组织都得到了功能上的优化和加强,尽管高校团组织在这种功能互补中主要是因先前功能弱化而受惠的一方,但是团组织的进入也确实可以帮助学生社团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社团这种自由松散的组织中建立较为正规的团支部,可以帮助社团加强管理监督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为提高学生社团发展的持续性提供良好的软环境。物流管理论文 7/8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