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生A型行为模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及其干预

时间:2015-04-30  作者:郭倩

内容摘要:A型行为类型是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弗瑞德曼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的研究一直局限于A型行为与疾病的关系探讨,造成了对A型行为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研究初中生的行为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初中生A型行为与其成就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拓深对A型行为与成就的关系的新的认识。并且通过放松训练和认知训练的实验干预办法,探讨改变A型行为模式的方法,促进A型行为模式者的行为改善,为人类的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建议。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A型行为,学习成绩,干预

1.选题依据及问题提出

1.1 理论介绍

A型行为类型是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弗瑞德曼和罗森曼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病人都表现出共同而典型的行为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匆忙感和时间紧迫感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为“A型行为类型”;另一类行为类型是缺乏时间紧迫感,回避竞争和无敌意,而以一种如同“闻玖瑰花香”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称为B型行为类型。[1]

A型行为类型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方式,而是包含了以人格为基础的行为、性格和情感元素的一个复合因素群或行为群,是不同的人格由相应的竞争和挑战性环境塑造的一整套的外显行为,是介于典型的A型行为到典型的B型行为之间的行为连续体。目前把行为类型分为五型:A、mA、M、mB、B。A型是A型行为人的极端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欲;有时间紧迫感,人际关系不协调,有敌意倾向。mA是一种不那么明朗和极端的A型人。B是B型行为人中的极端型,是与A型行为相反的一种类型,缺乏竞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mB不像B型表现得那么明朗和极端。M是介于A型和B型之间的一种混合型。[2]

1.2 研究动态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脏病医生弗瑞德曼根据一位家具商对其办公室座椅的磨损迅速的原因的一句话评论,产生了灵感,开始了对冠心病病人的性格特点的研究工作,最后初步形成了A型行为类型的理论。

其后,罗森曼和他的同事在某项研究中,追踪了超过三千名大学毕业、有工作、中年的加州男性约八年半之久,这些男士于1960年面谈时被分为“A型行为”和“B型行为”两组,后来的八年中,在固定间隔的时间段内评量这些男士的血压、胆固醇、体重、抽烟量以及其它与心脏疾病有关的风险,他们发现即使在标准的风险因素受到控制的情况下,“A型行为者”罹患冠心病的比例仍是“B型行为者”的两倍。[3]

后来的研究者则将焦点集中在哪一类“A型行为”特质,更可能损及健康,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中的敌意最有可能导致冠心病。另一种假设由格拉士提出,他认为“A型行为”的人会对压力反应过度,尤其是控制感的丧失更是如此。关于“A型行为”和“B型行为”的生理反应比较指出,在压力环境下,“A型行为者”比“B型行为者”血压更高。

再之后的研究表明,A型行为是在一个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是不同的人格由相应的竞争和挑战性环境塑造的一整套的外显行为特征的集合体,一些研究则继续表明,当今的社会鼓励人们沉迷于紧张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为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快更有进取地思考、操作、行动和交往的人提供特殊的奖赏,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较多的收入,从而增加了A型行为者在人群中的比例。

1.3 问题提出

多年来A型行为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深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来,人们又开始对A型行为的认知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但这块也仅仅只是处于起步状态。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篇文献是研究A型行为与医学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其结论也了无新意。在研究者的众多研究中,不仅确定了A型行为类型更容易致病,似乎也默认了A型行为类型与成就的必然联系。这种对A型行为认识的局限性观点,导致了很多人陷于选择健康还是选择成就的两难之中。A型行为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是不是一定较多发生于富有成就的人?是否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结论都是如此?再进一步,如果A型行为对健康和成就都无益,应该怎样对其实施干预,让人们形成更加健康的行为模式呢?这些都是A型行为研究从未涉及的领域。此次研究以研究初中生的行为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初中生A型行为与其成就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拓深对A型行为与成就的关系的新的认识。并且通过放松训练和认知训练的实验干预办法,探讨改变A型行为模式的方法,促进A型行为模式者的行为改善,为人类的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建议。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2.1.1调查对象

在福州市随机选取福州15中、福州34中和福州36中三所初中,并且随机选取其中初一和初二各一个班级作为被试。共计六个班级。其中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2份,其中有效问卷250份,无效问卷82份(L分≥7,反映回答不真实,答卷无效)。在有效问卷中,女生140人,男生110人。

2.1.2考察变量

被试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及总分。

2.1.3研究工具

张伯源主持测试和修订的A型行为类型量表(详见附录一)

整个问卷包含有60个题目.分成3个部分。

TH:共有25个项目。表示时间匆忙感,时问紧迫感和做事快节奏等特点。

CH:共有25个项目.表示竞争性、缺乏耐性和敌意情绪等特征。

L:共有lO个项目。测谎题。考查被试回答量表时是否诚实、认真。

评分指标及其意义

1、L分≥7,反映回答不真实,答卷无效;

2、TH + CH =行为总分

★行为总分≥36分,视为具有A型行为特征

◆行为总分在28-35分之间,视为中间偏A型行为特征

●行为总分在19-26分之间,视为中间偏B型行为特征

▲行为总分≤18 分,视为具有B型行为特征

※行为总分为27分,视为极端中间型

2.1.4 主试

三人,均为事先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本科生。

2.1.5 统计分析方法

SPSS16.0

2.2.实验设计的对象与方法

2.2.1 调查对象

从上面问卷中的250名被试中,随机选取27名同学(数学成绩差的,且为较典型A型行为者),9名采取认知训练,9名采取放松训练,9名为对照组,三组编号方法主要按照训练前A型行为量表得分进行匹配(适当考虑训练前的数学成绩)。训练次数各3次。

2.2.2 考察变量

选取27名同学的训练前后的两次数学小测成绩、A型行为量表总分作为考察变量,其中,两次数学小测间隔23天;31天>两次量表测量间隔时间>25天。

2.2.3训练方法指导者

一人,为事先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本科生。放松训练方法和认知训练方法详见附录二。

2.2.4 训练地点及方式

放松训练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认知训练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2.2.5 统计分析方法

SPSS16.0

3.结果分析

3.1.问卷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3.1.1 初中生行为类型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通过将被试的A型行为量表总分、TH因子分、CH因子分分别与学习成绩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A型行为量表总分、TH因子分、CH因子分与学习成绩都成负相关,说明成绩越高的初中生其行为类型更倾向为B型,其TH(时间急迫感)和CH(竞争敌意)也更低。反之亦然。

表1 初中生学习成绩和A型行为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分的相关

 

 

量表总分

TH因子分

CH因子分

学习成绩

-0.601**

-0.565**

-0.530**

 

注:* P<0.05 ,** P<0.01

3.1.2 初中生学生类型和行为类型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类型和行为类型二者的确切关系,以班级前三十名者为好生,班级后三十名者为差生,研究初中生学生类型(好生与差生)与行为类型及其因子的关系,采用二者分别做双样本T检验的方法,结论如下:

表2 不同学生类型的行为类型量表分的情况

 

类别

好生

差生

T

P

量表总分

17.19

28.02

-20.410

<0.01

TH因子分

9.16

14.60

-17.432

<0.01

CH因子分

8.02

13.42

-15.574

<0.01

 

由上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好生倾向于是B型行为类型者,其TH和CH因子分也更低;反之亦然。

3.2.实验干预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3.2.1 实验干预对被试A型行为模式的影响

表3 训练前后量表总分降低百分比总体的正态分布检验

 

 

认知训练组

放松训练组

对照组

P值

0.267

0.809

0.746

 

表4 训练前后三个实验组量表总分平均降低百分比

 

 

认知训练组

放松训练组

对照组

平均降低百分比

0.1217

0.0576

0.0032

 

由于实验组都是小样本,须先做其的正态分布检验,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它们的P值均大于0.05,故可以认为,实验组虽然是小样本,可是与正态分布总体无显著差异;再做不同组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其值为3.141 ,P=0.061>0.05,方差齐性,故也可认为总体方差无显著差异。

接着将训练方法和前后量表总分降低百分比做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F=22.913,P=0.000<0.01,说明三种处理方法对被试的前后A型行为量表总分的降低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种训练对被试的A型行为模式改变有显著影响,并且认知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好于放松训练(参见表4)。

3.2.2 实验干预对被试数学成绩的影响

表5 训练前后数学成绩提升百分比总体的正态分布检验

 

 

认知训练组

放松训练组

对照组

P值

0.428

0.956

0.855

 

表6 训练前后三个实验组数学成绩平均提升百分比

 

 

认知训练组

放松训练组

对照组

平均提升百分比

0.2805

0.088

0.0008

 

同上,由于实验组都是小样本,须先做其的正态分布检验,经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它们的P值均大于0.05,故可以认为,实验组虽然是小样本,可是与正态分布总体无显著差异;再做不同组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其值为1.655,P=0.203>0.05,方差齐性,故也可认为总体方差无显著差异。

接着将训练方法和前后数学成绩提升百分比做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F=4.092,P=0.030<0.05,说明三种处理方法对被试的前后数学成绩提升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种训练对被试的数学成绩改变有显著影响,并且认知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好于放松训练(参见表6)。

4.结果讨论

4.1 探讨为何初中生学习成绩高者更倾向是B型行为类型者

A型行为的提出及其发展一直伴随着A型行为者的高成就率和高疾病率。这是由于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性加强及信息量急剧爆炸的现代社会环境下,时间紧迫感强、做事节奏快、充满竞争性的成年A型行为类型者更加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

本研究却显示在初中生中,B型行为类型者更倾向于拥有高成就,而且高成就者的TH(时间急迫感)和CH(竞争敌意)因子都更低(参见3.1和3.2的结论)。这种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结论可能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初中生的神经生理特点的独特性。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却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生理发育迅速和心理发展的缓慢,造成初中生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其最大的特点即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4]因而,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具备B型行为模式——安宁、松弛、节奏慢、有耐性,则说明其控制能力比一般同龄人要强,因而也更容易获得好的学业成绩。

二、初中阶段的学业特点。初中阶段的学业更加注重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的过程更注重认真和耐性,而非速度。这也使B型行为类型者更容易获得好的学业成绩。

三、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生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接触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生活节奏也比较慢,因而B型行为模式更能使其保持平和的心境,更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这一特点也有利于其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4.2 探讨对初中生A型行为模式的干预措施

A型行为导致的高成就率和高疾病率的冲突,导致了很多人陷于选择健康还是选择成就的两难之中。而本研究却证实了对于初中生而言,A型行为导致的却是低成就率,其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也不言而喻。因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调整和矫正A型行为模式对于其身心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参见3.3的结论),对初中生的A型行为模式的干预效果都是比较良好的,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的性格还没有成型,可塑性较强,因而干预的效果都比较好。而其中,认知训练的方法又显著优于放松训练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等原因造成其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力比较不足,导致放松训练的效果较差;又由于初中阶段正处于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高涨,产生了越来越频繁的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5],只要认知训练的方法得当,必然容易提高其对自身的不良行为行为模式的认识和修正意愿,从而形成很好的干预效果。并且,随着被试A型行为模式的矫正,其学业成绩也相应地出现显著地提高,进一步验证了调整和矫正初中生A型行为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3 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不足:在干预实验中,两种干预办法的效果不能排除“要求特征”,即被试有可能迎合实验者的实验目的,造成效果显著的假象。

5 结论

一、在初中阶段,B型行为类型者更倾向于拥有高成就,而且高成就者的TH(时间急迫感)和CH(竞争敌意)因子都更低。

二、调整和矫正A型行为模式对于初中生身心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采用认知训练方法和放松训练方法对初中生的A型行为模式进行干预都能产生效果,但前者更优。

参考文献
[1]陈敏等,《医学本科生学习成绩与A型行为关系》,应用心理学,第9卷第1期
[2]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006.htm
[3]网络文章《人格与疾病:“A型行为”与冠心病》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P370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P359
[6]袁荣潜,《青年学生A型行为类型的比较研究》,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第22卷第期
[7]刘连龙,《A型行为类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6期(总第58期)
[8]王丽霞,《性别因素对医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及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11期Modem Preventive Medicine.2008,V01.35.NO.11
[9]郭玉琴,《不同环境下A型行为应对能力的实验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l3卷第6期
[10]蔡篮,《A型行为者的身心危害及其调整与矫正训练》,医学文选2001年lO月第20卷第5期
[11]叶明志,《A型行为与人格维度、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l6卷第8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差生的心理疏导与教育_教师-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班主任应如何掌控课堂氛围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最新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