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_对策-论文网

时间:2015-01-24  作者:张伟东,陈晓峰
同时青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性质有了准确定位,对辅导员的职位有了认同感,也就能把“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辅导员职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2、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首先,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全面准确地、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丰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加强党性修养,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以身作则,争做师德偕模,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其次,辅导员要积极努力加强理论素养,创新教育实践。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相互激荡,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和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也只有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辅导、人生发展规划以及大量学生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总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由传统的“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打杂型“向”专家型“转变,才会有辅导员应有的地位和作为。

再次,高校辅导员要有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在工作中能勇挑重担,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青年学生,在工作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以工作需要为重;时刻牢记以先进的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建构成为较为完善的道德主体,不断清除内在的道德“心魔”。用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新时期的大学生,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摒弃教条式的说理和单向的灌输,潜移默化地以自身的道德规范作榜样,去引导和影响他们共同构筑符合社会长远发展要求的道德世界。辅导员对学生要有真感情,真心关爱他们。对学生有真感情,满怀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就会关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就会逐步产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的情怀和喜悦,进而上升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思想境界,甘愿付出自己的爱心与热情、时间和精力,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名副其实的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3、健全辅导员考核及保障机制,为辅导员师德建设保驾护航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其评估需要客观要求和主观对象的双向考核。客观要求主要指定期对辅导员专业资格素质的认证,主观标准主要指学生在辅导员指导下的发展状况,着重考查辅导员带学生数量、工作实绩、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满意度等内容,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

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师德方面的考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心等内在隐性条款,这类条款比较空泛、笼统,没有量化的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辅导员师德方面往往无法客观、真实的考核,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无法体现,难以真正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导向机制,就要完善辅导员师德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师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师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师德考核的权重。还要把辅导员的师德考核结果与提高学历、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挂钩,奖优罚劣,建立较为规范的师德考核奖励与淘汰机制。对在师德方面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及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优先评优提干;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及时批评教育,严重者调离岗位或淘汰。

辅导员工作十分琐碎、辛苦且压力巨大。但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角色定位,往往使得辅导员处于一个既“非教师”又“非行政人员”的尴尬境地,辅导员由于自己的身份归属问题不明,导致其严重缺乏身份认同感,并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明确相关政策,确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地位。学院在必要时候可以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使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方面的专家,最终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信”为媒,用真情搭建和谐班级_以信传情-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正确引导,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班集体_教师-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最新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