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隐形的操控者——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在无形中影响着翻译活动,甚至操控了从翻译选材到翻译策略采用的整个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操作起着显性作用,而意识形态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一名隐形的操控者不断对翻译行为施加压力。研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作用,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引起对这一隐形操控者的注意,同时也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在评价译本时考虑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存在,理解译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译本所作的改写。
关键词:意识形态,翻译,操控
 

引言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在无形中影响着翻译活动,甚至操控了从翻译选材到翻译策略采用的整个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操作起着显性作用,而意识形态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一名隐形的操控者不断对翻译行为施加压力。研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作用,有助于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引起对这一隐形操控者的注意,同时也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在评价译本时考虑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存在,理解译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译本所作的改写。

一、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特斯杜·德·特拉西(Destutt deTracy)于19世纪初提出的,用来指“观念的科学”。在特拉西看来,作为观念学的意识形态,主要任务是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认识的可靠性程度。除了理论上的、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之外,特拉西还赋予了意识形态学说以实践的意义: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负有社会使命的,它的目标在于为人类服务,甚至拯救人类。论文格式。另一个比较常见的观点便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谈及的意识形态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人类在出现社会、产生文化的同时就产生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既是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能动作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识形态”一词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综上所述,虽然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意识形态学说依然保留其最初的理论精髓,简言之,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来源于物质社会,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能动作用。然而意识形态并非所有阶级的阶级意识,它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特殊的统治工具,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意识形态与翻译

根据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语言之间不可能有完全透明的互译活动,文化也不可能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进行透明的交流。任何文本的进入,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必须考虑其历史、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因为任何人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原著的产生本身就会留下权力话语的烙印。语言在它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与其意识形态或行为内涵是不可分的。”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入异域文化意识形态的过程,这种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渗透往往能引起本土价值体系质的改变,在某种情况下,它通过帮助形成目的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目的语国家的政权。就如俄国文艺理论家沃洛希诺夫(V.N.Volosinov)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文中关于源语意识形态与目的语意识形态的关系所做的形象比喻:

事实上,正是陌生的外来语字词带来了文明、文化、宗教和政治组织(正如苏美尔人之于巴比伦的闪米特人,迦腓基人之于古希腊人,罗马人和基督徒之于野蛮人,拜占庭人、瓦罗吉人和南部的斯拉夫部落之于动不得斯拉夫人一样),陌生词语总是或通过外来的军事力量和组织方式进入历史舞台,或就摆在一个一度强大的古老文化的年轻征服者面前,而且可以说是从墓穴中伸出手来,攫住了这个后来者的意识形态。(许宝强、袁伟,2001:67)

最早将意识形态的操控作用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是比利时著名的美籍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他在其代表作《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指出翻译即重写,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实地反映原文的面貌。那么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译文的忠实?勒菲弗尔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诗学(poetics)、意识形态(ideology)和赞助人(patronage)。翻译文学作品要树立何种形象,译者的观点取向和翻译策略都与意识形态和当时的译语环境中占主流地位的诗学观紧密相关。而赞助人,不管是个人,还是宗教组织、政党和大众传播机构等,最关心的依然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是代表某一文化或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赞助人确立了一套具有决定性的意识形态系统,文学家和翻译家则在这一套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完成他们的诗学追求。一方面,作为一定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赞助人,利用他们的话语权力对翻译过程进行直接干预;另一方面,熟知这一套意识形态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大多也会自觉地避免触犯意识形态的天条,在他们认为允许的范畴内,操纵他们有限的话语权力和诗学技巧。因此,文学家和翻译家在运用话语时,意识形态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或重写,决定翻译家的策略。可以说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是为翻译界吹入了一股清风,学者们开始把翻译放在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简析实用主义方法论与科学管理理论
下一篇论文:关于库恩思想的非理性主义之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