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个别学生党员的表现不尽如意,高校党务工作者只有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捍卫党在高校中的阵地,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大学生党员作为我们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则广大大学生就会对党充满信任,就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相反,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产生消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为我党奠定更坚实的组织基础。
党性的内涵:党性是政党实践与发展理念的凝结,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它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这一性质以及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党性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组织观念,它包括政治信念、阶级觉悟、组织纪律、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等方面[2]。
一、大学生入党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部分学生党员存在一些与党员要求不相一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理想信念、政治思想方面。少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的甚至存在偏差,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存在狭隘的“功利性”、“盲从性”、“虚荣性”等不良入党动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仍然没有入党,党性观念淡漠。部分学生党员不注意理论学习,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观念不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不高。极个别人有时甚至散布不利于学校大局、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学校形象的言论。
2.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有的党员学习态度不端正,把学习作为应付考试、获得文凭的手段,而不是作为提高自己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有的同学进入大学之后,没有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远没有在中学时那样刻苦。课余时间不会安排,不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学习成绩上不能走在同学的前列。有的同学上课迟到,课上说话,作业潦草应付,甚至抄袭。还有的学生党员,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缺乏帮助同学学习、与同学一道前进的主动性。
3.组织纪律、行为作风方面。部分学生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思想作风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踏实,日常行为不够自律,缺乏修养,在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有的在教室、阅览室、报告厅、楼道内随意高声说话、打手机,而不在意是否影响他人。墙壁上乱写乱画,但教室的黑板却无人主动去擦;有的早晨睡懒觉,不出早操,上课迟到。自我中心过强,难以与同学平等相处。有的遭受挫折,便情绪低落,自暴自弃。
造成大学生党员党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说我们无根可循,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党性教育缺乏系统性。从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现状看,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再培训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部署、规划。一些学校在入党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抓得比较紧,系设有党章学习小组,学院有业余党校,学校设有校级党校,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入党后,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缺少有力的措施,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缺少点线结合。
2.组织生活缺乏有效性。当前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内容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为“组织学习党内外文件”;其次为“讨论组织发展问题”。这些党性教育的形式往往被学生认为“内容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或者是“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一”。
3.学生党支部工作缺乏导向性。在高校中,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直接归口于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中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但目前学生党支部的导向作用却不明显,没有疏理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对强化学生党员的内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缺乏有力的引导。
4.高校缺乏一批素质强、业务精的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务工作者缺乏示范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教师党员也开始讲究实惠,看重个人的利害得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岗位敬业意识淡薄,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庞大,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往往缺乏激情和充裕的经历持续开展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导致他们在学生党员中缺乏凝聚力、感召力,没有能很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提高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是学生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从总体上说,我们学生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他们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志气、有抱负,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他们起着带头、示范作用;在学生的日常活动、社团工作中,他们起着凝聚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上,他们起着桥梁、纽带作用。但同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当今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党性的时代要求,与他们肩负的历史重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
2.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是高校党组织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着推动作用的部分”。一个政党的党性最终体现在其推动人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上。高校党组织就是要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发挥党在激励大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随着目前高校党员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加,高校党组织只有加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和防止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高昂的锐气和进取精神,使一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才能使我们的党组织成为“最坚决、最起推动作用的”组织,才能实现高校党建的最终目标。
三、大学生党性提高的具体措施
1.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应加强大学生党的政治信念的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念就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社会高度发达时期的社会制度,它的低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然而由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论的多样性、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性、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性以及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某些表面性,造成大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上的虚无性或肤浅性,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信念上的不坚定性。可以设想,这样的大学生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去承担历史所付于他们的重任时,必定要搞歪门邪道,势必要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基于如此现实,高校党校绝不能轻视对大学生的政治信念的教育和培养。只有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了共产主义,才能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只有具备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自觉地做到以党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为重,才能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准确性。所以高校党校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他们中的那些已经对党的信仰迷失的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加强对他们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2.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阶级觉悟教育。阶级觉悟就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在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前必须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要求每位大学生在处理一切问题时,应自觉地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它要求每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地保持无产阶级本色,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党的组织纪律教育。《党章》要求每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这是为党的远大理想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的区别,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党的这种远大理想和抱复,决定了它必须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并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能自觉地遵守这种组织纪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大学生——特别是他们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未来的共产党员,应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党的组织纪律观念。为此高校党校应把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3]。
4.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党章》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它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水平的道德。这种道德观要求人们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在他们的主观世界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消极主义、虚无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共存,这些非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到道德领域便出现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道德,它们在客观上同社会主义道德长期共存,甚至有时比社会主义道德更占上风。在这种局面下要使学生做到大公无私亦或公而忘私,甚至是先公后私都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高校党校作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就应自觉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5.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要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实现教育方法灵活化。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坚持传统的灌输教育的同时,重视自我教育、实践教育、陶冶教育、示范教育、情景教育、警示教育的作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接受、主动探索式的教育形态。
6.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要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是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重点抓好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7.加强大学生入党后党性教育应建立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机制。在考评内容上,以党章为准绳,注重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党员作用平台的岗位职责制定量化指标,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班级管理等方面表现情况的具体标准。在考评方式上,注重将党员评议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党员自评与组织评定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就要不断适应形势,转变观念,确立党员教育的新思路;就必须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规律研究,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着重开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诚度、群众观念牢固度等方面的教育;在党性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建立符合学生心理和实际情况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党员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和模范意识。通过党性教育,为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9
[2]龚波,袁金辉.新时期大学生党性认知差异的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06,12:10-19
[3]刘冬梅.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党性教育[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4: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