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事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军事理论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
1、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就是增强教育对象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本质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开放的国际关系格局中生存与发展需求的总和。没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也就不可能有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在国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积极的国家认同感、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所在。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生动实际的国民思想教育。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性。【3】国防教育是增进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手段。
3、国防形势、国防教育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首先,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形势的紧张而高涨。纵观古今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高涨的爱国激情,都是在国际形势紧张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不甘做亡国奴的抗战热忱,及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最好的注释与例证。其次,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意识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国防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国家观念。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国家意识,因而就不可能产生爱国情感;没有国防观念的提高,就没有国家观念的强化,因而就不会有爱国主义的升华。【4】历史证明,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军事理论》教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载体与途径。
二、《军事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五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
1、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成长于强盛的祖国怀抱之中,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战争和炮火的洗礼,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国防意识欠缺,国防观念淡薄。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其国防意识和爱国、卫国、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显著增强。一方面,对国防事业认知更为积极,情感更为热诚深厚。大学生爱国、卫国、强国的激情更为高涨,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防实践,无论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呈现出十分积极地变化。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尤其是几次大阅兵,使大学生对国防实践情感的认同与体验更为深刻、强烈,而且更具后续影响力。
2、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通过系统讲授军事理论课,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心理准备。据调查,西方国家早已把刺激人的成就动机作为调动国民进取心的杠杆,强化和提高民众企求成功的社会心理抗衡能力。通过《军事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引导大学生把这一动机内化为“实干兴邦”的具体行为,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巨大动力。
三、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加强国防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夯实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中国国防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爱国事迹,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这正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最具体、最生动、最丰富、最感人的素材和宝贵资源。只有通过中国国防历史文化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尤其是国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这些正是新时期大学生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的共同底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蕴藏在国防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这些资源去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让他们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观念。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实践证明,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在教学中,通过详细讲授,播放国庆大阅兵、军事演习等纪录片,深刻阐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展现强大的武装力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振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从世界军事形势和现代国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例中,尤其是新军事变革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可以看到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国军事高科技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紧迫感。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强化国难史、民族屈辱史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教学中,通过中国国防史和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列举丰富的事例、战例,尤其要对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那段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分专题进行讲解,并辅以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这些都将促使他们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军事理论》中的战争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直接更集中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灾难,也曾战胜过无数次灾难,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6】
2、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的任务,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军事理论教学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把一些战例及相关事例作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使军事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要抓住侧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中国国防部分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第三,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前卫、鲜活,让军事理论课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军事理论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首先,从军事教育的性质上看,就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军事学研究的是战争,战争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本身就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战事,沧桑满目的国家,任何一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都足以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卫国、强国之心。其次,中国国防史和军事思想的教学内容,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和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树立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形成全面、正确的国防意识,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责任感。再次,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及周边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已取得的伟大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也使学生了解到我军现有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进而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理想。
3、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军事理论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大学生开阔军事眼界,理清学习思路,消化学习内容,增强国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讲授我军武器装备,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部队或军队院校,参观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加强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坚持理论教学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相结合,如讲授近代国防历史时,可播放《甲午海战》等经典影片;讲授高技术战争时,可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片,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影片,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吸引力;提倡教学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就台海局势的现状,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统一思想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设立军事爱好者QQ群,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史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实效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文荣.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J】.国防,1996年第9期。
【2】列宁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10月第2版,163。
【3】【4】王联斌、汪安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5】刘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世纪桥,2007年第11期。
【6】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微软用户1]
[微软用户2]
[微软用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