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主导理性服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三原则

时间:2012-08-30  作者:广东,茂名

论文导读::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本性。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原则二:理性统筹感性。原则三:手段服从内容。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主导,理性,服从
 

多年来,在教学中我们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牺牲教学内涵,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如教学内容日益追求所谓的感性和趣味性,倚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打破枯燥进而忽视内容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上,奇闻轶事罗列,笑话连连。凡此种种,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时代精神精华”来传授,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思辨性和现实批判性,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发展,不利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为此,重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原则,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以下对主导驾驭主体、理性统筹感性、手段服从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三原则”的探讨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原则一:主导驾驭主体

第一,让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政治论文,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主导性。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我设计和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南隐斟茶”、“鸡尾酒文化的精神蕴含”、“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境界”。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三个案例中蕴涵的哲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递进思考和逐层分析,像剥洋葱似的一步步揭示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内涵和人生智慧,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个例子中,典型“案例”就是教师主导性的一次具体发挥,正是因为教师用自己对理论的深刻把握通过个性思维建立起知识的一个重要起点,才让学生发生兴趣并开启主动学习之进程,这其中教师的主导性成为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只有以其主导驾驭主体才能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用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知识习得的路径,教师和学生有可能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获得同一个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独掌”真理的人。然而这只是从绝对意义上说教师不再具有某种知识的权威性,从相对意义上来说,教师不仅能够具有而且必须具有某种知识的权威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正所谓“学高为师”,“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从2005年开始经过多年的问卷调查显示:“你认为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据平均统计,知识渊博的教师占50.23%;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20.04 %。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依旧是知识素质,学识渊博是学生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因此,教师仍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灵魂。而且,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修养、阅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学生,这为教师向学生展开知识权威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应该着力把握的就是如何在可能拥有的知识权威面前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随着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及知识体系的不断深化政治论文,相信教师具有的某种知识的权威性、阅历的丰富性和人格修为的道德性将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唯此,才能以其主导驾驭主体,从而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

第三,秉承“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永恒教育理念兑现教师的主导性。

生命价值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格塑造人格,心灵涵育心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承担着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这一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比之于自然科学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历,更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没有对真理的赤诚,没有理性思考的魅力,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仅仅把理论思想教学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本性。苏格拉底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有智者的辩才,原可以招徒收费、养家致富,可他却选择了为真理而奋斗的生活方式,以他的一生践行着他的哲学理念,启发我们追求真理,思考人生。孔子也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直接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1]。这就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身教的效果必然优于言教的效果,毕竟,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最为本质的教育途径。因此,把“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与教师的主导性联系起来,我们看到,要实现主导驾驭主体,就需要万分珍惜“为人师表”的意义,因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主导性的内在条件就是“垂范”,即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形象和踏实的教学作风。以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积极进步的主体自觉性。脱离了教师自身进步的所谓主导绝对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口号行为,甚至还可能以背道而驰的伪善贻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显然,主导驾驭主体的成立政治论文,必然来自主导者心灵的高尚和完满,并能将它们落实到行动之中。所以,秉承“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永恒教育理念才可以兑现教师的主导性,提升学生完善自我的主体自觉意识。

第四,主导驾驭主体,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政治伦理功能。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2] 统治阶级要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须借助政治教育这一有效途径来对自己的政治理论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处于指导地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主流文化,它在控制思想上层建筑、调节社会精神生产、塑造政治人才、导引政治行为、调谐政治关系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转化为人们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的作用,即担负着一种政治伦理教化功能。高校开设此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以它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进而理解并认同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角色,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只有以其主导驾驭主体才能担负起把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转化为人们政治信仰和政治观之职责,从而以助立国强国。

原则二:理性统筹感性

第一,理性统筹感性,锻造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稳定的世界观方法论透过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象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使人们超越感觉的杂多性、表象的流变性、情感的狭隘性和意愿的主观性,达到对现实的全面反映、深层透视、理性解释、批判性反思和理想性引导”。[4]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政治,势必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僵化,扼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活力,使学生无法感知哲学的魅力,领会哲学的真谛,品味哲学的深邃,最后致使“智慧之学”终结。这样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锻造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实现它的政治伦理功能政治论文,更要锻造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的观念,在“理性统筹感性”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切实恢复和强化哲学的“爱智”本性,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使创新精神得以存续,就要相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方法一:引导学生超越常识感性思维,上升到哲学理性思维。哲学是于思维中把握事物,是思维中的具体,学习哲学时更多是要做本质性和普遍性思考,而非流于对感性和具体的描叙。如讲授“物质”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存在”和“存在着”之间的关系,明确“哲学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比喻法,即用水果比喻“哲学物质概念”,而苹果、香蕉、梨……喻指“具体物质形态”,两者的区别联系一喻了然,再进一步点示“存在”的哲学意味,使学生明确哲学理论知识探讨的是宇宙的普遍本质,这是我们在“物理世界”中看不到的,而只有在“概念世界”中才能把握的,从而引入哲学思维殿堂。比如方法二:采用“讲透法”而不是“死记法”克服哲学教学容易形成的僵化和空洞。以往哲学教学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的”、“唯物主义是对的,唯心主义是错的,辩证法是对的,形而上学是错的”的极端认识给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思辨性造成了破坏。这种僵化的教育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减损。要重新回归理性,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指导性,我们就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下工夫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对概念死记硬背。如在讲授“资本”这个概念时,让学生明确不是仅仅背诵“资本”这个定义,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资本”这一概念的论述中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层面,而是以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政治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此外,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知识拓展,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思路,积极开展讨论,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立场的异同_中国
下一篇论文:现代社会中的灵性和灵性资本_魂商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