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实用应用文写作,为学生将来求职就业提供保障。此外还要注意挖掘课文的内涵,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忠于职业、从职业中寻找乐趣的敬业乐群精神以及“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走积极、健康的就业之路。
3.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就业,而核心是培育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必须通过对语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这既为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提供了必要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为学生的自学及将来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职校学生虽然培养目标是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但学校教育永远不可能满足他们的一生所用,他们必然会在将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再学习。
职校的大部分学生进校时文化素养低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语言运用效率、口头表达能力、读写适用性、思维敏捷性等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认知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在职业教育阶段还不能给他们弥补的机会,那么这些从职业教育体系出来的“技术劳动者”只能是文化素养的先天不足,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能力差,“有业”也难于“乐业”“守业”,更不用说“换岗转业”,从整体上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为了给学生创造将来走进社会以求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职业学校语文课要针对职校学生文化素养起点低、底子薄的现实状况,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能力,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基础课。语文在职教中的定位是三个服务,如果说“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是小的目标、近期目标,那么“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服务”则是大的目标、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以致用”,注重于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职能,远期目标则“注重基础”,侧重于“基础性”职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既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近期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发展的远期需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