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做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是削弱还是加强?我们又如何在这样的新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论文关键字:新课程 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新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呢,以下根据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像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门培训性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结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下几点: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
(1)“任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
(2)“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3)“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论文代写”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课堂提问是关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问题尽可能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还要紧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
(2) 思维引导和知识迁移
从现代思维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整理已知信息并考虑各种可能性,以有助于得出问题,以及对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思维的引导,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的理想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三、 分组探究活动中及评价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其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