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判”受“决”的类化/感染,也有了“必”义:“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庾信《答王司空饷酒》),“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阴铿《雪里梅花》)。
c)假借;如“极”表示“倦”的意思:“谷几,倦也”(杨雄《方言》),“丞相小极,对之疲睡”(《世说新语言语》)
d)词义的虚化。如“身”指代“我”:“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蜀张飞传)
五中古词汇的比较研究
1)与上古词汇的比较,如《广雅》与《尔雅》的比较,《吕氏春秋》与《淮南子》高诱注的比较。专书的比较,要注意辨伪和对写作年代进行考订。
2)方言的比较,如汪维辉先生选择了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进行比较。
3)翻译的佛经与中土文献的比较。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常用词的演变做了不少的个案研究。但常用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对常用词的研究作得比较多的是部分单音节常用词更替方面工作,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扩大常用词研究范围,对常用复音词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那些中古时期就已出现,而现代汉语中仍在继续使用的常用词,我们更应留意。在进行断代研究时,应注意,哪些词语是对先秦的沿用?哪些是这一时代新出现的?这些新出现的词在后世有何变化?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等等。常用词研究的前景广阔,王云路先生曾提出:“应当对中古时期重要典籍中的常用词一部一部进行研究,即专书常用词研究;要进行断代常用词研究,进而进行汉语常用词历史的全面研究;要编纂断代常用词词典,以后逐步编纂通代常用词词典;要有《中古常用词概论》这样的通论性著作,进行理论的探讨,从而分析常用词的演变规律。”其他如构词法的演变,各阶段词汇系统的面貌以及汉语词汇发展史等课题都缺乏科学的研究。这些应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维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读后[J].语言研究, 1994, (2).
2 方一新,王云路.读《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4, (1).
3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前言[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4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 (6).
6 王云路.中古汉语常用词研究漫谈[A].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