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_常用词-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邱丽佳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古词汇研究的语言材料、中古词汇的考释、中古常用词、中古的新词新义和中古词汇的比较研究及方面,谈了对中古词汇研究问题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中古词汇,语料,常用词,新词,新义
 

训诂学的重点是词语的考释,厚古薄今,重文言而轻白话。但是自先秦时,就存在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比如《尚书》与《论语》的语言就有差异。随着书面语与口语的差距加大,记载口语的文献资料的增多,文言与白话的差别越来越大,对白话的研究也就显得必要和重要起来。朱易居的《戏曲方言考》,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陆渗安的《小说词语汇释》,张涌泉、黄征的《敦煌变文校议》,王的《诗词曲语词例释》。等等,都是关于白话的词汇研究。在中古词汇的研究方面,也是著作颇丰,如吴金华的《三国志解诂》系列,江蓝生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的《魏晋南北朝语词例释》,方一新、王云路的《中古汉语词语汇释》,汪维辉的《东汉至隋常用词研究》,等等。下面将对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讨论。

一中古词汇研究的语言材料

汉语语料库是浩瀚的大海,因此预料的选择和甄别工作十分重要和繁难。我们对语料的选择要注意其中的口语成分,选择口语程度较高的材料。同时,要对语料的真实可靠程度进行甄别。例如《列子》并不是先秦时的作品,《齐民要术杂说》中的两篇“杂说”有一篇是宋代时期其他人所作。

中古的口语程度较高的语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A汉译佛经。如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北魏吉迦夜共昙曜《杂宝藏经》,南齐求那毗地《百喻经》,等等。

B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幽明录》等等。

C散文。如周子良、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任的《弹刘整》,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等等。《洛阳伽蓝记》主要为文言色彩,但包含佛教词语和俗词语,笔记小说也可以算作散文。

D民歌和文人的诗歌。如《木兰辞》,梁武帝的《子夜歌》,陶渊明的诗及散文中的口语成分较多。

E科技著作。如《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葛洪的《抱朴子》,和医学著作像《针灸甲乙经》、《脉经》、《肘后备急方》、《雷公抱灸论》等。

F法帖。如《淳化阁帖》,王羲之的《十一月四日帖》等等。

G史籍。二十四史中成书于魏晋南北朝的如《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南史》等,还有《三国志》及其注。

H古书的注释。如郭璞给《尔雅》、《方言》作的注,皇侃的《论语义疏》,王逸的《楚辞章句》,郭象的《庄子注》等等。

二中古词语的考释

从考释的范围来说,我们主要需考释的是:1)前人没有考释的词语;2)《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或者义项不全的词语;3)前人释错的词语。比如,“裁”,在魏晋南北朝时,“裁”有“写信”的意思:凭轼徒下泪,裁书路已赊。(朱记室《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被教作白舞歌词,竭诚庸陋裁为四曲。(鲍照《奉始兴王白舞曲》)

考释的方法有:1)比类归纳,这需要有充足的用例。比如对“躯”的考释:通过《生经》竺法护中“有妇名旧梨尼,于时怀躯,有阻恶食。”和医书中“妇人怀躯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的用例,可以得出“躯”有专指胎儿,身孕的意思。2)利用互文、对文、异文进行考释,如“接枝秋转脆,含消落更香”,可以得知“转”是更加的意思。3)利用同义并列词组与复合词进行考释。

三常用词的研究

训诂学很少研究常用词,常用词的研究是从对虚词的研究开始的。对常用词的研究,我们要注意的几点有:1)语料的选用,这在上文已经讨论;2)数量统计,这事是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数量统计可以反映词语词义的更替过程,兴衰的变化,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等,但是,有时数量统计无法进行;3)例证如何选择,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献的各种不同版本,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版本,如中华书局的版本,或者著名注释家的版本等。在选择例证时,应该注意例子的典型性,所选用例应该没有语言、标点等错误,同时要兼顾该语例出现的地域、时间等各种因素。

四中古出现的新词和新义

新词、新义的研究,是研究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补充大型辞书的不足。中古时出现的新词中,单音节词不多,但出现的部分单音节词成为后代的常用词,比如“袋”(先秦时主要用“囊”)。而双音节词却大量产生,以复合词为主,其中同义并列复合词占优势,偏义复合词有所增加。但是这些新产生的双音节词的语素颠倒现象还比较普遍。中古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兴盛,产生了大量新词,主要是译音、意译和音意合译的词,比如“忏悔”、“世界”。

双音节词的出现,使词汇大量增加,但是又避免了创造更多的新的单音节词。中古时出现的双音节词,全面继承了上古的构词法,但以语法构词为主要手段,语音构词法仍在使用。在补充式中,产生了“名-量”式。新的词缀的产生和旧词缀的衰亡也是这一时期双音节词的一个特色。

新义的出现,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a)词义的引申;如“涕”由指眼泪变为指鼻涕。

b)词义的类化/感染;如:判,分、裂;决:分、裂;决:必(“寡人决讲矣”《战国策秦策》高诱注:决,必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应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