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音乐论文

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_幼儿教师

时间:2012-11-29  作者:佚名

组别

能力

一班

中央C

识谱法

二班

高低音

谱表识谱法

识谱,速度很快

15%


 

10%

识谱,速度一般

40%

 

 

27.5%

识谱,速度较慢

37.5%

 

 

52.5%

不识谱

7.5%

10%

可见,一班识谱能力相对强于二班,中央C识谱法相对更适合我系学生的接受能力,故在编写教材时应多参考《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等运用中央C识谱法启蒙的教程进行编订。

其次,以调式与弹奏基本技术为脉络,将儿歌伴奏常用的几种伴奏音型和弹奏技术的掌握作为重点始终贯彻于教材之中,使学生对儿歌伴奏常用的伴奏音型及弹奏技能的掌握逐渐增强。注重钢琴弹奏的基本功训练幼儿教师,如五指原位练习、音阶、琶音、轮指练习、颤音练习等,从《哈农》、《拜厄》、《车尔尼599》、《车尔尼849》等常用的侧重手指能力训练的教材中选取练习,并根据难易程度及训练目的编写到教材中杂志网。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为儿歌伴奏的学习与弹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性原则:

学前性指的是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多一些学前性的东西,少一些学院派的东西;多一些少儿、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少一些专业性较强且成人化的东西。由于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讲,钢琴学科要突出其专业特点即学前性。以往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略这点,总是以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的教材和能力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总是以学生的钢琴弹奏表演水平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这样一来,原本对本专业钢琴学习就理解不够准确的学生,更加确定了错误的坐标。这显然背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背离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宗旨。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时发现自己熟悉的儿歌甚少,能够完整弹奏的儿歌就更少了。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学习也是如此,大量的反复的弹奏、分析、学习由儿歌改编成的钢琴曲,自然而然的对儿歌的自编自弹会有一定的心得积累,也会为儿歌伴奏学习提供很多的借鉴和参考。因此,教材的编写可针对学生所学习的弹奏技术配以相同技术的乐曲或者相同伴奏织体的儿歌。使得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如:教学中弹奏6/8拍子的全分解伴奏音型练习时,练习曲选用《拜厄66课》、《车尔尼599——23课》,而乐曲可选用《雪绒花》。这样不仅训练了技术,同时可以学习到技术在实际乐曲中的应用。起初可弹奏成谱的儿歌或小乐曲,后期练习仅写出旋律不写伴奏,提高钢琴学习的实用性。这样不仅遵循教育培养目标,而且体现了教学的宗旨。

3.3.2 教材以折中式组织方法及螺旋式排列法进行编写

折中式组织方法

教材编写时常用的组织方法有三种:

“其一,逻辑式组织法。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教材。

其二,心理式组织法。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作为组织教材的出发点,使学生爱学、想学,这一组织方法较少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其三幼儿教师,折衷式组织法。择采逻辑式组织法与心理式组织法两者之长。兼顾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兴趣这两方面,将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与学科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一种教材编写组织法。”[⑩]

从以上三种组织方法的特点上来看,对于钢琴教材的编写,“逻辑式组织方法”比较适合于专业的艺术院校钢琴学科教材的编写,它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逐一掌握为依据进行编写。“心理式组织”比较适合于为钢琴业余学习者编订教材,如:当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文化氛围的增浓,很多老年人开始学习钢琴,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那么,针对老年人的钢琴教材编写,就要从老年人的兴趣出发,他们往往喜欢一些他们所处年代的歌曲或乐曲,因此,编写教材以他们所处时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或乐曲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写并且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材的始终,而不是更多的去考虑专业理论及专业弹奏技术的逐一学习、突破。“折中式组织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学科教材的编写。这种方法编写出的教材针对的对象既非专业钢琴表演人员,亦非业余爱好者,而是以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为基础,目的在于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因此,运用折中式组织方法为我系学生编写钢琴教材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

螺旋式排列法

教材编写常用的排列法有两种:

“其一,直线式排列法杂志网。此排列方式是对一学科知识内容采取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形式。也就是说,所编教材在内容的排列时,后面不再重复前面已讲过或学过的知识与内容。

其二,螺旋式排列法。它是以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排列,使一学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知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加深,螺旋上升。”[11]

现将两种排列方法分别与我系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钢琴专业学科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直线式排列法,强调的是将同一知识点或相同技术的训练放在一起,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内容学习与训练,一个技术一个技术逐一解决,后面不再重复前面讲过的内容。这样看,这种排列法用在我系钢琴教材的编写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比如:我们在学习钢琴不久便要进入音阶、琶音等知识技术的学习幼儿教师,起初的音阶在一个八度内,琶音练习也为短琶音的训练,而最后要达到四个八度内快速、流畅的弹奏。这需要一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反复锤炼的过程,不可能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掌握好。又如:《拜厄90课》为三指轮指练习,《车尔尼849——12课》也是三指轮指练习。如果将这两首不同程度的练习曲编写在一起,学生弹奏后者显然会很吃力,因为在此期间省略了很多不同技术但难度相近的其他练习曲的练习,这也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手指机能整体提高的训练机会。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同一技术,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同时会使学生对此枯燥的练习感到厌烦,这也势必产生不良的结果。而以螺旋式排列法编写钢琴教材,可将同等难度的不同技术编写在一起,随着学生整体能力增长,在后面的学习中适当的将之前所学的知识技术进一步深化、拓展。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在螺旋式的不断锤炼中呈逐级、逐层上升的趋势。因此,以螺旋式排列法编写教材相比较更适合钢琴教材的编写及学生学习的需要。

3.4运用“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有效地使用钢琴教学法

“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是针对钢琴集体课或者小组课而开展的教学流程,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复习”、“导入”、“新授”、“引申”、“练习”几个教学环节。在这一模式下引导教师恰当合理的使用钢琴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3.4.1 复习环节中钢琴教学法的使用

钢琴教学中检查学生作业弹奏情况一般又称为“回课”,这一环节是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中,也是用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恰当的使用反馈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练习及弹奏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反馈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检查学生的回课情况等),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占傲废扒榭觯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及努Ψ较颍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弹奏能λ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教υ诜蠢」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肯ê凸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的指出并纠正,绝不能借此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如:“你也太笨了,你是笨人中的战斗机”或是“你弹奏的节奏和你的人一样懒散”等等。这样会极大地伤ρ生的自尊,对钢琴课及教Σ生讨厌抵触的心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钢琴学习热情。教师进行反∈保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教Γ觉得学生弹奏中的优点没什么需要改进的了,所以不去提及,而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习钢琴的材料。当然我们也不可正面的反馈过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所以教σ把握好反馈的尺度,这也是反馈教学法的难点所在。另外教σ善于ü多种方式来掌握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如ü聊天得知学生练习时肩膀酸痛,这时教师就ψ⒁庋生的弹奏状态及弹奏姿势是否正确,帮助学生分析找到原因,是因为练习时间过长,练习负荷过大导致∪馄@停还是弹奏姿势不正确肩膀不够放松所致,及时提出解决和训练办法?

我系钢琴教师在使用反馈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无钢琴基础,又几乎全是女同学,其自尊心较强杂志网。因此,使用反馈法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爱每一位同学。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形成美丽的鹅卵石。”他告诉我们粗暴的说教是无用的,它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关于我系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钢琴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钢琴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学生们喜欢:细心、耐心、随和、专业强、教法灵活、幽默的教师。因此,我们要在细心、随和、耐心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语言发挥反馈教学法的最大功效。

那么我系钢琴教师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馈呢?“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曾对74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研究。他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的作文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的等级。第二组给予特殊评语,即不仅给予等级,而且给予相应的评语,但同一等级的评语是一样的。例如,对甲等成绩的评语为“好,保持下去”;对乙等成绩的评语为“良好,继续努力”等。第三组除评定等级外,还给予顺应性评语。即对于文章中写得较好的地方,圈点赞扬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的地方加以指正,同时教师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下一次写作中采纳或改近。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后来的进步有不同的影响。在开学时,学生作文水平差不多。但到期末时,第三组学生的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其它两组。”[12]另外,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也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学生分成四个等组,第一组为表扬组;第二组为受训组;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旁听第一、二组的表扬与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单独进行,不受任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前三组成绩均优于控制组;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成绩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表扬组的成绩又明显高于批评组。”[13]这就是有名的“赫洛克效应”。由此可见,教师反馈时,对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对于学生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正确的归因,解决问题。不要一味的夸学生“你真棒”、“你弹的太完美了”,也不能打击学生说“你真笨”、“你弹的真差”一类的话,更不能放任学生不加评价。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精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_李斯特
下一篇论文:张权歌唱对当今美声歌唱的启示_美声歌唱启示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音乐论文
最新音乐论文
读者推荐的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