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导入法的应用
导入法是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导入新课,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一开始就没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那这节课收到好的效果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大缩减。而恰当的使用导入法,不但可以将学生轻松地带入学习氛围中,而且可以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中导入法的种类很多,真正适合钢琴小组课教学的导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在检查复习完学生弹奏的作品之后,运用语言直接表述接下来新课所以讲授的主要内容。如:当学习完断奏、连奏、五指内手指基本练习后,新课要讲授跳奏的内容时就可以运用直接导入法导入新课。“我们之前学过了“站”(断奏)、又学习了“走”(五指内练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跳”(跳奏)。”这样直接的语言表述不仅节省时间,将所要新授的内容直接形象的表述清楚,而且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新学内容的弹奏特点及学习重点。其特点是,省时、简捷、直接、形象,开门见山杂志网。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运用电脑、音像或教师表演等形式将新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以此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新课要进行半音阶弹奏技术的学习时幼儿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黄河船夫曲》或教师弹奏《野蜂飞舞》等以半音阶技术写成的乐曲,并让学生体会作曲家用半音阶所描绘的音乐形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拓?硌生的音乐视野。其特点是,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注意力集中,使接下来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由于钢琴作品中,很多作品背后都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因此这一导入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也较为普遍。如:在学习乐曲《塔兰泰拉》时,我们可以在学习之前先讲述故事“相传在意大利南部有一种毒蜘蛛叫“塔兰图拉”,这种毒蜘蛛咬完人后,被咬的人只有通过疯狂的跳舞才能解毒,后来人们以毒蜘蛛的名字为这种舞蹈命名。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听一听以毒蜘蛛命名的舞曲是什么感觉?是速度迅捷,情绪激烈的?还是缓慢悠扬,委婉抒情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又如:在讲授《瑶族长鼓舞》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讲述长鼓舞由来的民间传说故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了解民族风俗的同时快乐学习。这种导入法的特点是,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很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比导入法
对比导入法是通过将新授知识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明显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导入新授内容的学习。如:当进入小调式的学习时,讲授新课前我们可以选择一首大调式的乐曲《欢乐颂》与一首小调式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学生聆听并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由于《欢乐颂》大调式光明、明朗的色彩以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柔情与浪漫的小调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大小调的不同风格,对小调式的调式特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下一步的学习。此导入法的特点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对比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
3.4.3新授环节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即新授。在此环节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钢琴教学法,几乎所有的钢琴教师教学中都在使用这一教学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及理论。它要求教师的语言使用要简练易懂、恰当准确幼儿教师,概念要清晰,思路要清楚,反之,则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它的弊端是,大量的讲授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成为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思考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时间一久学生对钢琴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示范法是指教师配合讲授内容,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以此来印证教师讲述的演奏技巧或要表现的音乐内容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直接的感官教学法,一般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这样一讲一弹,生动、直接,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这里的示范不是向学生们炫耀自己的演奏技艺,而是为了将讲授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诠释。因此教师示范时,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学生盲目地去模仿教师的速度,而忽视了扎实的练习。另外,教师的示范,要有所侧重,在示范某个演奏技术动作要领时,示范应有所夸张,同时放慢速度,将演奏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做反复示范,使得学生真正领会演奏动作的要领。它的弊端是,首先,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不去主动思考如何弹奏与处理一首乐曲,每弹一首新曲子都会要求教师示范,失去主动独立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其次幼儿教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仿,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把老师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模仿去了杂志网。
钢琴教学中讲授法与示范法往往结合使用。单独使用哪一种都不足以完满的表达所要讲授的知识与技术。这两种方法是钢琴教师们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思考过程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对学生充满爱,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运用启发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不要嘲笑或讥讽学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探知欲望及参与兴致,更不要马上将答案说出来,而是要耐心的从其他角度进行启发或引导学生换个方式去思考问题,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与答案相近的,哪怕只有零星关联的切入点,抓住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思路,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启发式教学法也是钢琴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法,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这一方法的使用。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最终收获知识。如:在教授学生识五线谱的过程中,当教完C、D、E、F后,不去直接告诉学生G、A、B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而是让学生按之前的规律试着将剩下的音写在五线谱上,让学生通过思考懂得音阶在五线谱上的排列规律及真正含义。又如:在学习半连音奏法时,不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弹奏,而是可以当做一个问题向学生提问,适当的提示,“.”代表跳奏,“︵”表示连?啵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半连音弹奏要领“手指弹奏半连音时,既不要像断音那样短促敏捷,也不要像连音那样连绵紧密幼儿教Γ要追求“半断,半连”的细腻动听的音乐效果。”这样使学生对其弹奏理论更清晰记忆更持久,在此基∩吓浜现惫鄣氖痉斗ǎ学生掌握起来会较为容易?
3.4.4引申环节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引”即引申。指的是对新学知识的引申、拓展,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视野。在此环节中常用的钢琴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法与观摩鉴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引申环节的应用
学生本节课学习了C大调音阶。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较好,那么在引申环节中,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找出C大调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并让学生按照C大调的音程关系试着找到G大调音阶。然后试着总结大调式音阶“全全半 全全全半”的音程规律。又如:在学习《山村新歌》这首乐曲时,此曲中段时采用了左手旋律,右手弹奏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的形式。那么在引申环节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二段式或三段式儿歌的对比段落。使学生懂得借鉴,活学活用。
观摩鉴赏教学法引申环节的运用
观摩鉴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组织学生观摩音乐会或欣赏一些音像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以获得新知识或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提高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也是作为一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摩或欣赏前要对学生的观摩对象进行相应的介绍,以便学生观摩时有所侧重,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示,尤其是在欣赏音像资料时,可将重点内容反复多次欣赏。观摩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在引申教学环节中可以充分的使用观摩鉴赏法如:在学习半音阶弹奏技术与训练时,在引申环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摩音像资料或由教师弹奏《黄河船夫曲》、《野蜂飞舞》等乐曲,来了解半音阶在钢琴乐曲中常常描绘的音乐形象。又如,在学习倚音时,引申环节,教师可以弹奏一些带有倚音的幽默诙谐的乐曲。如《加伏特舞曲》或用倚音来模仿鸟叫声的乐曲如《百鸟朝凤》,使学生通过聆听欣赏,了解钢琴曲中运用倚音技法来表现的音乐形象,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3.4.5 练习环节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练”即练习杂志网。这是钢琴小组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教师,在此环节中,我们可以运用指导法来指导学生的练习。
练习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正确科学的练习,形成良好的演奏技能,并使演奏及练习科学良性发展的基本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然后根据练习目标,教会学生不同的练习方法,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分配练琴时间,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练习都要循序渐进,扎实稳健,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克服困难、自我约束、始终如一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品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事实也证实指导法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以我校为例,正是由于教师们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指导法对学生的学习、练习进行正确的指导,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练习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懂得并能做到温习旧课预习新课的学生仅为5.4%,做到运用快慢结合、分手练习合手练习相结合、整体练习与重难点局部单独练习相结合、先看谱后背谱,再看谱再背谱等练习方法的学生加在一起仅为学生总人数的26.6%。这也是我校学生钢琴弹奏应用能力差的一方面原因。
6/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