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_概念隐喻-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作者:杨子清

论文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理想化认知模式,概念合成

1.引言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metaphor)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Schmid,1996:118-122;蓝纯,1999:7)。

Lakoff与Johnson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不是两域之间的相似性,而是抽象的意象图式(imageschemas)。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el)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有关特征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auconnier和Turner(1994;1998)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探讨了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概念合成,也叫“合成空间理论”或“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合成空间理论是在心理空间(mentalspace)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目前,关于英汉“心”的隐喻认知的研究,国内有很多学者(如齐振海,2003;王文斌,2001;吴恩峰,2004;卢卫中,2003;张建理,2006;等)曾对此做过详细的研讨,但王文斌是以汉语为视点在概念隐喻层次上进行的;齐振海和吴恩峰是从两域间的映射,意象图式和概念整合理论来阐释研究英汉语的隐喻意义的异同的;卢卫中讨论了人体词的隐喻认知情况,其中包英汉语的心的隐喻;张建理是以转喻和隐喻的认知理论研究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以上研究各有特色,但对“心”的隐喻意义的建构及内在的认知机制涉及甚少。作为对上述研究的补充,本文拟从理想化认知模式和概念合成来理论来源,结合英汉语中“心”的隐喻表达,阐释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在建构及内在的认知机制。

2.概念隐喻理论简介

2.1理想化认知模式

Lakoff(1987:68-76)在其“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els,简写为ICM)中提出,人类往往通过结构来组织知识和表征现实;每一种理想化认知模式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化整体,即一种完形,而且每一种理想化认知模式都能构建一个心理空间。理想化认知模型基于人类现有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上的一种复杂完形结构。鉴于本文探讨对象,主要是从意象图式模型和隐喻模型来探讨的。

Ungerer&Schmid(1996:50)指出,认知模型理所当然不具备普遍性,其形成有赖于一个人所成长和生活的文化语境,因而,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最终会受制于文化模型(culturalmodel)。Lakoff所提出的ICM为我们认识人类借用语言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提供了一个可资借用的视角,与此同时,我们又注意ICM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

2.2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integration)又称为合成空间理论,简称为合成理论(blendingtheory)。Fauconnier(1997)在Lakoff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心理空间,隐喻则是跨心理空间映射的结果。“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建构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packet)”(FauconnierandTurner1996:113)。心理空间是包含一些元素(elements)的集合。它可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counterfactual)、位置、现实等。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心理空间。(汪少华2002:119-127)

概括地说,概念整合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由来自于独立认知域的信息所构成的输入空间(inputspace)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起来;通过提炼输入空间里共有的抽象结构或信息形成类属空间(genericspace);然后将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到一个可以得到动态解释的合成空间(blend),其包含了类属空间里的类属结构以及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的部分结构;最后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三步整合运作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structure)。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integrationnetwork)(Fauconnier&Turner1998:146)。

3.“心”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分析

“心”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古人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心为五脏之首,是人体器官的主宰。Lakoff(1987:271)发现,在人类认知的意象图式中,“一个容器图式,即一个具有界限的图式,是有‘内’和‘外’之分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零”难为“zero”,“zero”亦非“零”-“零”与”zero”的比较与翻译赏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任务型教学模式-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