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这段时期,隐喻被视为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范围限于词汇层次,即仅把隐喻看成是润色的工具,而并未充分认识到隐喻既是语言的文体特征,也是语言的认知特征。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ed)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
 

一、隐喻研究的历史及其特点

从亚里斯多德学派开始,对隐喻的研究一向被看作是边缘学科,主要局限于诗学和修辞学的领域。在这段时期,隐喻被视为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范围限于词汇层次, 即仅把隐喻看成是润色的工具,而并未充分认识到隐喻既是语言的文体特征,也是语言的认知特征。到了19 世纪, 柏拉图学派认识到, 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人类的本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对隐喻的语义研究逐渐兴起,这时,隐喻已经被认为是新的意义产生的语义现象,对隐喻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句子层面,主要代表人物有布莱克和理查兹的焦点框架理论和互动理论。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又一次成为认知范式中的研究焦点。因为,隐喻处于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的心脏部位,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此时的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新的意义的创生过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据美国语言学家理查兹统计,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目前,隐喻的研究范围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方向扩展。

二、概念隐喻理论

何谓隐喻?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概念加以界定,阐述和分析了隐喻的本质和功能,但大都将隐喻看作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Lakoff 和Johnson(1980:)站在认知的角度从功能和结构两个方面对隐喻的概念加以解释。

从功能上看,“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其中最重要的词是“理解” 和 “经历” ' 它们将隐喻引出语言领域。因此“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它更是思维的问题。各种思维活动,不管它是关于情感的、关于社会的、 还是关于人格的、关于语言的或者关于生与死的, 都与隐喻相关。隐喻对于想象和对于理性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

依据这一观点,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认知和建构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一种由旧知向新知的递归扩展'由已知向未知的延伸和渗透' 熟悉化与非熟悉化或创新化的波浪式连续转化的过程。我们称这一方式为隐喻性思维方式或隐喻思维方式,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而人类对隐喻思维方式的习得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身体经验。Lakoff 和Johnson(1999)指出了这一习得过程“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基本隐喻,它是身体、 经验、 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只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这样就把主观判断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起来。我们能自动和无意识地获得这些思维隐喻模式,而且一定要利用隐喻进行思维。隐喻的体验性说明它们不可能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理据的。”

因此,在我们的语言中出现了这样的比喻:针眼、河口、山脊、山腰、桌子脚、椅子背等隐喻性的命名方式, 这也说明了人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用 “体认”的方式来开始认识世界的: 他们首先认识到自我,而后才认识到周围的事物,进而认识到较为远处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开始认识到抽象的概念。

从结构上看,“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Lakoff认为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 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 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ed)到靶域上, 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种事物” (Lakoff &Johnson, 1980: 5)。

在概念隐喻看来,隐喻是作为概念并系统性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即隐喻的概念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 概念隐喻 (隐喻的深层结构)和隐喻语言(隐喻的外在表现)。前者是原领域和目标领域间的系统性映射 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体现。例如:

Look, how farwe have come.

It’s been along bumpy road.

We can’t turnback now.

We may have togo our separate ways.

Our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The marriage ison the rocks.

按照传统的理论,上面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隐喻, 而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这里只有一个隐喻概念:OVE IS A JOURNEY. 上述例子都是这一概念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隐喻从质上说是概念性的,而不是语言性的,同时,述例句也显示出隐喻的映射是系统地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进行的。

因此,在概念隐喻理论看来, “隐喻是一种很平常的手段,我们下意识地、自动地使用着它,使用起来毫不费力,因此对它往往毫无察觉;隐喻又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思考什么,隐喻总是充满着我们的思想;隐喻又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在儿童时代就已经自动地获得了理解和使用隐喻的能力;隐喻又是常规的,它是我们日常思维和语言中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隐喻又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用隐喻的方式来理解自己和世界,这是其它的思维模式做不到的”(Lakoff &Johnson, 1980: 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短语动词的搭配机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