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新闻漫画的修辞接受_概念隐喻-论文网

时间:2015-03-11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新闻漫画作为近年来高频见诸各大媒体的一类新闻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本文试以新闻漫画的修辞接受作为观察起点,用接受修辞学的理论和概念隐喻思维,探讨新闻漫画修辞接受的特征。
论文关键词:新闻漫画,二次接受,接受语境,概念隐喻

一、引言

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典相声小品换装成漫画(动画)走进央视三套《快乐驿站》,到2008年风靡一时的网络红人“囧”字,乃至2009年初广为争议的“汉字整形”报道,我们发现漫画已经悄然走近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中新闻漫画,尤其引人关注。原来它只是作为辅助新闻热点报道的图片,而今专栏专刊的新闻漫画登堂入室,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在事件播出后,尾随而生一大批优秀的漫画作品。“新闻漫画”成为一个包括网民、新闻爱好者在内的舆论大众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心声的有效渠道。以“新闻漫画”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许多知名网站都在“新闻”主标题下单独设有“新闻漫画”或“漫画”专栏(网易新闻中心-新闻漫画,21CN新闻中心-漫画,腾讯思想-新闻漫画),中国日报还主办了“中国新闻漫画网”。

新闻漫画,是以非文字的漫画形式报道新闻事件的一种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视觉或听觉方式——以语言符号为传播媒介的一次接受——报道新闻事件,新闻漫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二次接受的过渡。接受者对新闻事件有相关了解或零度获知的基础上,通过漫画这种符号获得新的接受体验。对于同一幅新闻漫画,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个性化的阅读接受。但在见仁见智的解读中,存在着大家广为认可的接受共识域。同时二次接受的前提,是对一次接受度的恰当把握。

二、新闻漫画的“新闻性”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多采用图画、形象变形、象征、比拟等手段制造诙谐幽默,达到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而新闻漫画,作为一类独特的漫画形式,以报道和另类解读新闻事件为旨归,在一般漫画基础上,凸显“新闻”性的特点。“新闻漫画”这个名词性词组,从语法关系上看,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新闻漫画=(以漫画形式)(报道的)新闻。所以,新闻漫画的阅读接受,也有着特定的潜规则,二次接受依赖于一次接受的信息补足。如果一次接受度为零,二次表达也很难实现接受期待。

首先,新闻漫画的内容构成上,包括图画、漫画标题、画内文字、画外说明。从接受修辞学的视角出发,观察后三个部分:

原型修辞效果

漫画标题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望文生义投射新闻事件

画内文字人物对话/旁白锁定画外之音

画外说明新闻语言客观陈述新闻事件交代漫画背景

漫画标题、画内文字、画外说明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组构新闻漫画作品。这部分语言文字,正如“修辞”之“修”达到修形美饰的功能。漫画标题,借助语言文字的形、音、义巧妙地重新包装新闻事件,漫画本身作为抛砖引玉的引子,缺少标题文字的折射,极有可能对读者(广义上的读者概念)产生误导,而失去新闻漫画力求呈现的初衷。如网友就“汉字美容”做出回应的一幅漫画:图画中只勾勒出几个人物变形扭曲的人物形象,排队走进一家“美容店”。如果仅从绘画的角度,解读这幅漫画,显然不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信息减值或错位接受很有可能发生。画内文字,多以图画所创设的虚拟人物间对话或作者旁白为主,表明人物的身份,对事件的态度、立场等,如:就教育部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一幅漫画中人物写道“对不起,我还是不敢批评学生”。以这样的文字说明了广大班主任们对教育部新出台的规定的内心反应。又如,同样是回应这一新闻事件,有漫画:人物下跪在红地毯上,从教育部的一双大手上接过一把宝剑,上刻“批评学生权”。以作者的旁白文字,表明漫画的对该新闻事件的态度,“尚方宝剑”的权威性不言而喻了。诸如此类的画内文字将图画信息可能传达的丰富多彩的涵义,定位到一个具体明晰的视角,读者很容易获得对漫画的审美接受。画外说明,以新闻体的语言文字,简单陈述某一新闻事件及其背景,有时辅以相关的评论性文章,为读者解读漫画并借此快餐式地获悉新闻动态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的文字对于一幅新闻漫画作品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新闻漫画力求以独特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在接受者的二次接受中完成离不开新闻漫画中的语言文字。在特定的图画与语言组合中,起到了包装漫画的功能,修辞不仅仅可以修“辞”,也可以在特定的漫画语境中“修”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新闻漫画中,漫画对新闻语言的也有着形象的包装效果。在当前快餐文化中,较之文字阅读,漫画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较之传统的语言阅读能赢得更广阔的阅读市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国粹相声小品,选择以漫画(动画)形式亮相央视三套,同样是“快乐驿站”,真人演绎的传统的相声小品收视率远不如动画效果的作品。浏览各大电视台,很多新闻报道中,高频使用图文组合的方式回顾一周新闻热点,央视二套《全球资讯榜》还专栏设置“图片新闻”,中国新闻频道也会在早间读报节目中广泛应用图片来解读新闻事件。新闻漫画中,特定的语言文字与图画结合,表层形式上两者是简单地裁剪组合,深层阅读接受时却能获得相互包装的功能:离开辞,画的解读就可能关闭全息理解的信道;离开画,辞也缺乏了形象性的优势。

三、新闻漫画的接受语境

新闻漫画,具有明显的“新闻性”,读者在接受时,就不能离开这个特定的新闻语境:一方面,读者有必要在客观的新闻事件语境中解读漫画,从一次接受的语境场重新出发;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漫画这一艺术形式营造的虚拟接受语境,获得语义信息和审美体验的增值。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幸福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视角_组织支持-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分析_反思-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