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巧用字理辨析字义—也谈古诗字义教学之策略

时间:2016-06-23  作者:周频娥

摘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基本单位。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古诗讲究炼字,因此,追溯字源,辨析古诗常用字的字义是提高古诗阅读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辨析古诗常用字不仅可以提高古诗的阅读效率,对识字教学和多义词的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论文关键词  古诗教学;汉字;辨析;形音义关系

一、运用字理进行古诗字义教学的必要性

1.古诗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1] 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语文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辨析古诗常用字的原由

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篇幅短小,手法多样,寓意含蓄。首先,它是古人写的,用的是古时的句法、古时的常用字词,反映的是古人的思想观念,古代的社会生活;其次,它是“诗”,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固化为有严格形式,高度凝练的诗歌。­­[3]

古人作诗,为了在有限的文字里面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常常反复推敲、斟酌文字,反复地咏诵、体会,以使所用之字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唐代诗人贾岛在进京赶考时,在驴背上吟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又觉得“推”字用得不够准确,“推”、“敲”哪个更好,诗人迟迟下不了决定,便陷入深思之中。途中他误撞进韩愈出行的队伍,于是两人便共同探讨研究,最终才把诗句改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因为“敲”字更能显示月夜的寂静­­[4]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作诗总是用心琢磨诗中的文字。我们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对待诗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古诗中的那些常用字,那些出现在多首古诗中,且对古诗的解读有着不可忽视作用的字。

3.切合学生的思维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在学习古诗时,对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追溯其字源,展示汉字造字之始的形体,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汉字,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轻松记忆,进而更好地解读诗意。比如:“碧”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小篆写作,从石从珀(琥珀),意思是像琥珀色的玉石,珀兼表声;本义是青玉,引申泛指青绿色。­­[7] 学生(在)理解了“碧”的形义关系,不但容易记住这个字的“形”,而且还能了解其包含的“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碧”,又引申比喻水的碧绿而平静,学生据此义项就容易想象到“宽阔平静的楚江碧水东流到这里(天门山)突然回旋激荡”的情景。音乐类论文发表而诗中的另一个字“回”,在金文中写作 像水流回旋之形,呈一条螺旋线。篆书写作,回的本义指旋转、回旋。教师在讲这句诗时通过出示“回”字的古文字形,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视觉的感受性。并可结合“碧”字所体现的内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形象地理解“楚江碧水东流至此突然回旋激荡“的情景。

二、辨析古诗中常用字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识字记忆,提高古诗阅读效率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常用汉字约为3500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可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且具有相当的难度。追溯字源,辨析汉字字义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该法之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是会意字,金文写作,由上火和下人组合而成,表示人的头上有火而发光,本义指光明­­[7]在古诗中“光”字用的是引申义:光芒、光亮。学生理解了“光”的形义关系之后,可以很快地理解字义,也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更好地理解“床前明月光”,说的是月光十分的明亮。“看”是个会意字,上手下目,表示“用手遮住眼睛远望”之义,在《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出“看”的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远眺的情境。

再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是形声字,古文字形写作,耳为形,门为声。闻的本义是听到或听见­­[8]古诗中使用的正是“闻”的本义。与“看”的教学方式相似,教师在这里就先做出“闻”的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加以动作的演示,从而在理解“闻”字所表达的意思之后,进入古诗所描绘的只听到有人在说话的情境中。

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文字,是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通过汉字溯源,展示程度比较高的古文字形,可以使学生提高识字兴趣,增强理解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让语文课堂和谐而生动
下一篇论文:浅谈作文教学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