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学历驱动型”“行政驱动型”和“功利驱动型”,缺乏一种教师内在驱动成长的动力。教师的主动性不够,就不能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去追求内在的“自我实现”。那种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才是持久的、最具有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七)学校评价体系的限制
整体的评价分输入和输出两种模式,从输入上看,为了评价教师对工作的良好态度,看是否整天按时坐班;从输出上看,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评价体系与一系列的具体评价组成,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包括领导审评、同行审评、学生评审和教师的自我评审等诸多层次,这些硬性死板的评价标准实际上组成了纵向的监视体系,教师的个性发挥受到统一标准的束缚,严重的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教师得到的工资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付出成本远远大于收益。
四.英语教师自主权实现途径
在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自主权的回归主要通过内在和外在保障条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作为改革的动力对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外语专业教育改革中,广大的外语专业教师应该是变革的动力。改革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参与过程(朱小美, 2003)。内在的保障条件:树立清醒的专业自主意识; 养成较强的执行专业自主权的能力;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外在的保障条件包括:行政部门下放权,增加教师的权力;营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健全法律体系;改善教育评价体系
五.结语
英语课程改革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方向和新途径(杨明全,2002)。英语教师在这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落实程度是由外在保障条件和内在保障条件共同决定的,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教师的自身条件,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及所处的专业环境,并尽可能地为自己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
参考文献
[1]陆晓红,2006,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第10期.
[2]吴小怡,2006,完整地理解教师专业自主权[J],《当代教育科学》,第13期.
[3]汪晓明,2007,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J],《现代教育科学》,第3期.
[4]杨明全,2002,论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J],《河南教育》,第10期
[5]朱小美,2003,教师发展及其对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6]张磊,孙有平,2006,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权之现实性冲突与期待[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第6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