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著名的历史小说《艾凡赫》是英国伟大的历史小说家瓦特·司各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尤其是犹太姑娘蕊贝卡。蕊贝卡是和谐的化身,是温柔善良和坚毅勇敢融为一身的和谐,是促进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间友好相处的和谐使者。蕊贝卡这个人物的塑造使《艾凡赫》的思想性更加深刻,更深层次的思索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个体应达到刚柔并济的和谐,社会应达到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社会成员的和谐。
论文关键词:和谐,蕊贝卡,刚柔并济
1.前言
《艾凡赫》(Ivanhoe, 1820)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不仅刻画了慷慨游侠的英王“狮心”理查,英勇忠诚的骑士艾凡赫,誓死忠于自己民族的撒克逊人塞德里克,这些有社会地位的人物;而且塑造了仗义疏财的绿林好汉“罗宾汉”洛克斯雷等平民形象,较真实,全面的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美丽善良,宁死不屈的犹太女子蕊贝卡给人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蕊贝卡是和谐的化身,是温柔善良和坚毅勇敢融为一身的和谐,是促使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社会成员之间和平友好相处的和谐使者。
2.蕊贝卡刚柔并济的和谐
司各特笔下的犹太人的美丽女儿蕊贝卡生活在犹太人惨遭宗教迫害,完全没有社会地位的社会大背景中。但和以往的犹太人形象不同的是,司各特摒弃了传统作家对犹太民族所持的偏见和鄙薄,对蕊贝卡倾入了大量的人文关怀。司各特以充满同情的笔触把她塑造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使她不仅有女子温柔善良的性情刚柔并济,又有男子慷慨大方,刚毅不屈的魄力,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消减了基督教徒对犹太民族的仇视。著名的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写道“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一起和谐地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朱立元,2005:344)。按照伍尔夫的说法,理想的人格形象是温柔善良的女性特征和坚毅勇敢的男性特征的完美结合。蕊贝卡的这种和谐改变了读者心目中一贯的犹太人的形象,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犹太人的人文关怀,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2.1蕊贝卡的温柔善良
“她的体态轻盈匀称,加上她穿的犹太女子常穿的一身东方服装,更显得得别有韵致。……她的眼睛晶亮,眉毛像一对优美的弯弓,端正的鼻子尖略向下弯,牙齿雪白,像两排珍珠一样。她的丰满漆黑的头发分成好几束螺旋形的发髻,每束都卷成小小髻圈,长长地垂过她的粉颈,披在她那富丽的波丝绸的袍肩上。”(司各特,2004:65)蕊贝卡一出场,作者就毫不吝啬笔墨,呈现了一幅美人图,让人眼前一亮,她的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比得上英格兰最自豪的美女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是只是外表的美丽是很单薄的,很难引起共鸣和心灵的震撼。
她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时,给人更多震撼的是她的善良和坚毅。父亲收取了帮助其脱离险境的艾凡赫作为借用马匹和兵器的费用后,蕊贝卡不仅把钱还给了他刚柔并济,还赏赐钱给仆人。蕊贝卡深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深知应该慷慨待人。她的善良使仆人不禁感慨到“以圣邓斯坦的名义发誓,这哪里是犹太女人,简直是仙女下凡!”(99)。
当骑士艾凡赫在比武场上受伤,无人问津时,蕊贝卡把他安置到了近郊临时租赁的房屋里。有人劝蕊贝卡不要管基督徒,以免被基督教找麻烦,善良的姑娘却不能置别人的生死于不顾,“若是我们果真丢下他不管,那我们无论是对上帝或是对人类,真要为他的死亡负责了。”(259)即使自身可能遭遇危险,善良的蕊贝卡也不会置别人的生死于不顾。她生性的善良使她格外珍视生命。蕊贝卡对艾凡赫悉心的照料。当病人苏醒时,对这位温柔善良的女医生“心旌不免有些动摇”。(263)可是,当得知蕊贝卡为犹太人时,艾凡赫即刻变得冷漠了。善良的姑娘虽心有伤感,但是依然竭尽全力来为他调摄,治疗。蕊贝卡的这种善良是纯洁的,质朴的善良,即使别人对她冷漠,她也要用善良的心和行为感化别人,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如果说对艾凡赫的善良还有一点点感恩的成分在里面的话,对待家里仆人时所表现出的善良则是感人至深的。这个得重病的木匠“一把鼻涕一把眼泪”(367)的诉说着这个救命恩人的善良。他得重病卧床,不能动弹的时候,是蕊贝卡给他送去了贵重的药膏,还给他了不少钱,让他安心养病。
蕊贝卡的温柔善良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使她像是落入凡间的天使。而蕊贝卡性格中的坚毅勇敢却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刚柔并济,使她像是为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民族作战的女战士。
2.2 蕊贝卡的坚毅勇敢
当父亲抱怨钱袋被暴君约翰抢去,愤愤不平的时候,蕊贝卡劝慰父亲“咱们(犹太人)就像野草,人家踩得越重,咱们长的越茂盛”(94)。 她有野草般坚毅的性格,即使受到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即使生活在惶恐中,却保持乐观坚毅的心态,“野草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蕊贝卡被歹人俘虏进入城堡时,她很冷静的观察她所处环境的地理位置,判断自己逃脱的方法。她的这种遇危险沉着冷静的态度,让人钦佩。强盗骑士布里昂·德·波阿—基尔勃强行向她求爱时,蕊贝卡站到了栏墙的边缘,面对她脚下的万丈深渊,毫不畏惧,绝不向邪恶低头,坚毅的面对生活中的灾难。圣殿骑士的“决心从来没有因为哀怜别人而让过步,此刻却因为他钦佩那女子的坚毅不屈,竟然动摇了。”(216)“蕊贝卡既有了崇高坚定的决心——这和她的花容月貌是完全相称的——当她说话的时候,她的身材更加庄严肃穆,简直像是超凡入圣。”(218)撒克逊的美女罗文娜和蕊贝卡形成了鲜明的二元对立。在遇到相同的情况下,罗文娜只能用眼泪,嚎啕大哭来祈求怜悯和同情,表现出弱者的本质。蕊贝卡坚毅冷静的性格告诉她,面对强大的敌人决不能屈服,更不能用眼泪来换取同情。蕊贝卡深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刚柔并济,即使沦为囚徒的时候也要尽力自己掌控命运。“波阿—基尔勃平日虽然盛气凌人,现在也感到他从未见过一个美貌佳人竟能有这样充沛的精神,这样雄伟的气魄”。(218)蕊贝卡得到的不是强者对于弱者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坚毅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教会的总机枢发现了波阿—基尔勃把犹太姑蕊贝卡藏在寺院中后,决心把整顿教派的事情从基尔勃开始。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严重腐败。教会中的人物相互勾结,为非作歹,就像作者在第三十六章的楔子里所说,“高僧高道,无非是伪装的道貌岸然;装腔作势的将军们更显出汗马功劳。”(353)波阿—基尔勃若受到惩罚,他的教友也会受到牵连,所以高僧和骑士商量后把所有的罪责推到蕊贝卡身上,污蔑善良的犹太姑娘用来救死扶伤的高超医术是巫术。这种巫术控制了骑士波阿—基尔勃,使他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并且无法抑制的爱上了这个犹太姑娘。他们还收买了很多证人以使他们的污蔑证据确凿。为了“替天行道”,总机枢决定处死这位姑娘。面对这样冷酷无情的法律,面对这样颠倒黑白的诬告,蕊贝卡没有吓倒,没有乞怜,没有眼泪,“若我向你乞怜,我知道是无济于事的,而且我也不屑这样做。”(370)深知犹太人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深知教会的腐败,深知向恶人乞怜只会招来嘲弄和鄙视,深知辩驳在无情和昏庸的人面前苍白无力,让你们看看“我”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她般坦然的面对死亡。蕊贝卡的决定并不是出于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她把生命和荣誉视为一体。
这就是蕊贝卡,善良勇敢刚柔并济,坚毅不屈,善恶分明,对人生的信念矢志不渝,对本民族的尊严坚决维护,对外民族的人民竭力帮助。蕊贝卡是温柔善良和坚毅勇敢的和谐,是真善美的化身。
3.结语
蕊贝卡是和谐的化身,是温柔善良和坚毅勇敢融为一身的和谐,是促使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社会成员之间和平友好相处的和谐使者。蕊贝卡这个人物的塑造使《艾凡赫》的思想性更加深刻,不仅仅是客观真实的呈现中世纪人民生活的图景和反应当时社会中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而且更深层次的思索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个体达到刚柔并济的和谐,社会达到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文学家们在对待犹太民族的态度的嬗变,从批判鄙视,到司各特的人文关怀,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华特·司各特著,刘尊棋,章益译.艾凡赫[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增补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管新福,洪刚.反犹太视阔中的犹太商人形象[J].江汉论坛2009.
[4]尹静媛,李云南.从《艾凡赫》看犹太人的困境及司各特的犹太观[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5]韩洪举.《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