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里,文人士大夫们总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又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了冲突与矛盾他们总得想个方法来减缓压力,王维就选择了像陶渊明那样的到田园山林中“归隐”,但是他又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安贫乐道过着田园生活,他“归隐”的行为中有着走“终南山捷径”的味道,所以一直处于“半官半隐”的状态。故《辋川集》中就有着抒发对人生苦短、离别聚散、仕途坎坷等世中之愁思。
比如,《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诗里“新家”与“古木”“衰柳”对比,感慨古今变化,接着,又想到了来者,估计只会悲叹一句“昔人有”吧。同时,也表达了官场沉浮,仕途之坎坷。从一字“衰”中可看出,有衰则必有盛,有盛也必有衰,当年宋之问是这样,现在王维自己也如是。《欹湖》:“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讲的是朋友要离开了,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此时吹箫,箫声低沉哀缓,可知当时与夫君(夫君,对朋友的称呼)离别的依依不舍。若是换了另一高僧,估计只会说缘来缘去很自然,不须悲也。但王维似乎还没到这么高的境界,从“箫”中可见其离别之悲。同时,从后两句的“回首”、“青山卷白云”,也可看出离别之伤。
同时,《辋川集》中通过大量使用的典故和意象亦有所指。第一,屈原《离骚》中的大量香草、美人的意象。在《辛夷坞》《椒园》中的芙蓉、椒等香草和帝子、佳人等美人的意想,可自然联想到渴望贤君的臣子形象,那个形象也可以说是一直渴望遇到盛世贤主的王维的形象。第二,《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幽篁”“琴”中联想到嵇康,独自在竹林中,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第三,《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傲吏”出自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想到了不愿出仕的庄子。他们都表现对人世、官场的不满。
在世中王维有这么多的愁,该怎样化解?王维选择了用禅的思想——随缘而适、淡泊名利。面对苦短人生,“无常”便会告诉你,世间之事都是空的,以“平常心”看待;面对离别聚散,只能随缘了,不必强求,放开一些,虽不能做到完全不在意,也能聊慰离愁别恨;面对坎坷仕途,更应该选择淡泊名利,转而参禅。这样用禅来慰藉心灵,王维才能在世中过得和谐,达到内心的和谐,进而与人交往的和谐和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对世的解决过程中,禅也得到了升华,两者在碰撞中成长,达到统一共存,也就和谐了。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