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试论鲁迅早期作品中的悲剧感

时间:2015-12-02  作者:鲍明晖
由于早期写作取得了巨大成功,鲁迅作为作家在这一阶段似乎有一种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但在当时看,却也是鲁迅个人的危机阶段,这是一个带有点宿命味道的痛苦、挣扎的过程,也是意识越来越明确地把握和接受这种宿命、这种痛苦和挣扎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通过持续不断的对抗和冲突,鲁迅的写作同它的时代真正融合在一起。文字作为一种符号载体,同时成为思想寄予生存的一种场所。在文字中所隐藏的一切是远远大于文字本身的,甚至大于文字所能够产生的文本作者。鲁迅的思想闪光“既包含着个人的精神寄托,又超出这点,指向民族大群的精神觉醒和精神自救。”[6]这一点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只要他所指向的民族的弱点不曾失去,那种超历史的轮回未能解脱,他的文字也必然要随时空的流转并结合于时代的特征被重新诠释。事实上,文字对于文本作者的作用也并非如此简单,他固然因其非历史性特征传输了鲁迅的思想,使之不至灭绝,并依然发挥作用。但同时又同样因其非历史性特征也使鲁迅的思想和鲁迅本身产生了变异,他本身的模糊性(尤其是汉字)所具有的多方解释意义而且带有心理潜意识意向的方式,更使他脱离了作者的思想本身,从而指向许多的未知层面,如同哲学对于世界的探寻一样,带有后来引用者和研究者本身的意图。对于鲁迅思想和其本身来说,文字在此时已成为一种武器,他的双方面可利用性对交战双方都构成了威胁,却因此也使文字在彼此的攻斗中千变万化,越走越远,交叉成各种意向。文字的这种倾向同样不随时空改变,他使鲁迅的文字保持了一种新鲜的活力而留在所有以此为指向的文字当中,具有了相同的意义,即指向人类本身。而不再因时代的现象而作浅显的解释性话语。文字留存于思想,越与人类本身靠近的思想所能流传的范围越广泛,因人在历史中从未改变的因素非常繁多,虽然科学日益发达,但所能探寻的关于人本身的依然微乎其微,那些为在历史中显现的隐藏的黑暗成为思考者永恒的问号。他留之于文字,思想在传承中提出解释,而同时又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另一个具有非历史倾向的难题:文字本身。鲁迅的抗争与思考正踏入了这一领域,使其在历史之中与非历史因素相互联结,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抹下了浓重得一笔。

 


参考文献:
[1]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转引自《意义与探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190页。
[2] [4] [5]《鲁迅全集》[M]第11卷第442页,287页,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冯雪峰,《雪峰文集》,回忆鲁迅,第四卷,247页。
[6]荣格,《未发现的自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1月第一版。289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刘勰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文心雕龙》札记
下一篇论文:从《废都》与《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比较来看文学作品的回归性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