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从《废都》与《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比较来看文学作品的回归性

时间:2016-01-08  作者:王巍巍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的对《废都》这部作品进行解读,然后拿《废都》与《红楼梦》和《金瓶梅》进行比较,得出《废都》这部作品其实是沿袭了传统并有新的创新。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道曙光!
论文关键词:废都,红楼梦,金瓶梅,回归性

我们先来听听贾平凹本人有关《废都》的心声:

我只想写出我的心迹,安妥好自己的灵魂,…这真是心灵的倾吐。(1)

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废”字有多少的世事苍桑!(2)

我不认为我仅是来写西安,觉得扩而大之,西安在中国来说是废都,中国在地球上来说是废都,地球在宇宙来说是废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安人心态也恰是中国人的心态。这样,我才在写作中定这个废都为西京城,旨在突破某一限制而大而化之,来写中国人,来写世纪末的人。(3)

从作家亲口讲的创作体会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猜测到了他创作《废都》的初衷,实际上既是作家心灵的外放,又是作家对世态人心的描摹。作为一个临近中年的作家,贾平凹的确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段,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外界事物,却有了几乎接近成熟的体悟。在《废都》的写作中,特别是在主人公庄之蝶的塑造上,都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体悟。

沈雁冰在《文学与人生》中说:“大文学家的作品,哪怕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总有他的人格融化在里头。法国法郎士说:‘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传。…’就是这个意思了。”一个作家在创作中,由他的生活境遇﹑文化素养﹑情感经历等凝结成的心理情结,总会紧密地关联着作品,尤其是关联着主人公。作家常借作品中的主人公实现主观的自己,以主人公之身来突现自己的心迹。《废都》就心理学意义上说他精神困境的写照在主人公庄之蝶身上,体现了作家多层面的生存和创作心理。

《废都》看似写实的描写,却有着和古典作品有着微妙的联系。那些聚会、聚餐和宴请的生动地描写常常让人联想到古典小说的类似场景,只不过它有着合适的现代背景。《红楼梦》中有很多宴席聚会时赛诗,每个人都要站起来,顺着前面一个人的诗句做诗。与此相似,《废都》里的人物也是一边联成语,一边喝得昏天黑地。在他们的闲聊和欢笑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刻画。

一些批评家敏锐的指出了《废都》中的人物与《金瓶梅》、《红楼梦》中人物的相似性。庄之蝶式贾宝玉和西门庆的混合体,虽然他比不上贾宝玉对爱情的真诚,也无法匹敌西门庆的勇猛;唐宛儿是周敏的老婆和庄之蝶的情人,让人想到庄之蝶的情人,让人想到《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和李瓶儿;柳月,庄之蝶的保姆,很像《金瓶梅》中的春梅;牛月清,庄之蝶的老婆,让人想到《金瓶梅》中的吴月娘。阮知飞、龚靖元、孟云房等类似于与西门庆交好的地主老爷们和《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刘嫂是刘姥姥的化身。周敏、赵京五、李洪江等则是仰仗主子欺压别人的西门府和贾府中的家奴。《红楼梦》中的水月庵,馒头庵和妙玉等,则有清虚寺、孕璜寺和慧明等与之对应。读《废都》就像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化奇书,小说的整个叙述中,有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作家本人曾招认说:“我的小说语言从古典文学中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平凹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早觉者。他回归于传统,并且能够立足于本土,继承古典文学,可以汲取民族文化资源,试着为当代文学闯出一条新路,这凝聚着他的文学追求与梦想,这让我们看到了贾平凹的新面目。

如果说《金瓶梅》为我们展示明代社会伪劣,浮滑的世情风貌,特别是晚明时期社会堕落﹑民众颓废的末世氛围。那么《费都》则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末世事迷惘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真相。作品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古典世情小说的情调。显然贾平凹追求古典文学语言和叙事风貌,追求古典世情小说的美学趣味,试图借助它们的亲和力,让当代文学的写作接续到古典的根柢上,从而重建中国读者与早已陌生的文学传统的联系。

从上述《废都》与《金瓶梅》关系的辨析中我们不难得知:传统文化是很复杂的,它存在着难以言传的美丑是非交葛的混沌性。这种复杂和混沌内在地制约着历代文人的创作。一方面,它“曾经帮助知识分子对抗道学,为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提供了内在的超越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还帮助了中国纯文学的建立,并提供了自己的美学情致与艺术品格。”另一方面,“一旦知识分子失去自己的精神支持,对自我的关注就会成为对个人利益的强烈维护,在传统的体制中,往往形成对政治的依附关系(帮闲),从而谋取个人在此世的世俗化利益。在非道德化的借口掩饰下,放纵自我的感官满足。而所谓的闲适,也在丧失了其美学品格后,成为责任和良知的自我逃避,并且日益地平庸和无耻。”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一定要有非常强的理性态度和批判精神,切不可醉入其中,搞盲目的顶礼膜拜。《废都》这部作品,它超越了传统,并建立了属于现代的精神支持与人文品格,它立足于现代立场,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态度值得学习。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传统文化资源之于我们来说,效果到底如何就很难说了。这也就是《废都》留给我们的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吧。


参考资料
(1) 杨子。我只想写出一段心迹——〈费都〉首发式访平凹﹙A﹚.肖夏林.〈费都〉费谁(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1
(2) 田珍颖.贾平凹与〈费都〉责任编辑田珍颖的通信﹙A﹚.肖夏林.〈费都〉费谁(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8
(3) 贾平凹,王新民,〈费都〉创作回答.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鲁迅早期作品中的悲剧感
下一篇论文:“一天”的长度—读《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