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从时间角度解析陶渊明作品

时间:2015-11-24  作者:贾睿茹

摘要:陶渊明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汇数量庞大,含义丰富,构成了作品的生动语言,透过这些词汇可窥其作品特色之一斑。陶氏作品自始至终高扬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寄寓着诗人的情思与人生关怀。
论文关键词:时间,生命意志,率真自然

一 广泛存在的时间词汇

据笔者统计,除《读山海经》、《述酒》、《饮酒》、《形影神》、《读史述九章》等篇章中23首诗歌外,其余114篇诗文中,或在正文,或在序言中均有表达时间观念的词语出现,占作品总量83%以上。时间跨度大,范围从远古、到陶氏所在时代、再到“身后”的未来,都在其诗兴关照范围之内。同时,词汇数量庞大,可分为年龄、岁月、时间先后、时间速度、季节时令、时辰等几大类:

年龄:少时、少年、二六、十三、三四、四十年、五十年、六九、弱龄、弱冠、少壮时、盛年、永年、老、总角、白首、白发、鬓白;

岁月:十载、日、月、日月、朝夕、朝朝、八十余日、一记、三余之日、数日、三旬、十年、一时、几时、一生、岁云暮、几何年、千载、万岁、身后、终身、终年、何年、何时、春秋、千秋、百年、百世、百龄、;

时间先后:初、一、厥初、古、尝、曾、寻、终、昔、在昔、畴昔、昔日、往昔、上古、今、发岁、当年、是时、旬日;

时间速度:久、长、奄、须臾、倏忽、久去、永;

季节时令:寒、暑、冬、四时、春夜、秋霜、仲春、中夏、孟夏、三春、秋节、春兴、新节、气节、岁暮、五月、九月、九夏、秋已夕、五六月、夏日、寒夜、寒日、四时、冬夏;

时辰:朝、及晨、夙晨、清晨、晨夕、晨兴、晨(风)、晨(光)、朝(霞)、今旦、今朝、日中、白日、终日、日入、日没、斯晨斯夕、暮、夕、向夕、未夕、日昃、宿(雾)、带月、天旭、中宵、(静)夜、寒(条)、无夕、夜夜、造夕、夜长、夜已长、明旦、昨暮。

二 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

陶氏对时间观念的精准表达根源于“师自然”的宇宙价值观及“任真”的品性,表情达意容不得丝毫做作、囫囵之语,故其作品词汇多而细致、精确。无怪乎苏轼有言:“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也说:“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似《孟子》一书。谓孟子全无意为文,不可;谓孟子为文,琢之使无痕迹,又岂足以知圣贤哉!以此论靖节,尤易晓也。”后人学陶诗者多不能得其真谛。“靖节诗甚不易学,不失之浅易,则伤于过巧”(许学夷语)。

同时不同语,随时、随事、随句、随意自由选取,择优组合,显示了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表达当初、以前之义时,他分别用尝、曾、初、一(当初)、昔、往昔、畴昔、在昔、昔日等词语表达,对少年则用少时、少年、二六、十三、三四、弱龄、弱冠、少壮时等词语。早晨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质朴而不单调,内里充满机巧。或则单用“翼翼归鸟,晨去于林”;或则变换词性“一日难再晨”;或则与“暮”对照使用,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晨耀其华,夕已丧之”文字整齐,表意连贯,明人王世贞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如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艺苑卮言》卷三);或则使用“晨+X”形式自由组合,或跟名词,或跟动词,内容丰富,简练传神,“晨兴”“晨风清兴”“林鸟喜晨开”“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②在此看来并非虚言。

运用古代乐律、天文历法与时间的对应关系表达时间。“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杂诗三首(其一)》)中“势”指星与昂运行的位置,这两句讲从太阳落山到天亮之前,充满了彻夜的惆怅,对羁役之厌突出了时间漫长。“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后半句中“素秋节”,按古代五行之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又称素秋、素节、秋节。③以素秋、秋节二词叠用,即运用了五行术语,又帮助渲染了季节特有的氛围,寓有于无,诗人浑然不觉。

写景的同时暗含时间变化,如“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杂诗八首(其二)》)既有壮观场面以供审美,又提供了进一步想象的空间。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日月掷人去”中以岁月比拟做有生命的物体,把人无情地抛弃,怅惘顿生。“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中“晨鸡”拟人化使用,语气轻松,而内有深意,与下文“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衔接紧密。这些打破常规的词语使用,看似毫无做作之感,岂不知作者内里充满着多少的创作意趣或生命感悟。

运用衬字、叠字、倒置、省略、变换词性等手法突出时间关照,语言清晰流畅,活泼而不失沉稳,斧凿之音悄无声息。“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停云》)中“于”是个衬字,读之,“于”字声音延续起到了感情积淀的作用,与“征”的声音前后相连,吟哦情意,有强烈的岁月幽远沧桑之感。“斯晨斯夕,言息其庐”中“斯”字,衬字而已,却有强烈的时间节奏。“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和刘柴桑》)“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时运》)中“去去”“迈迈”“穆穆”以叠字方式,感叹时光易去,流逝不居,充满了动感。“春燕应节起”一句,诗人讲燕子随春天节气的到来飞舞,高明之处在于,把“春”字置于“燕”之前,以突出大自然“应节”而动的生机与活力,这是词语倒置的高妙之处。正如宋人程俱说陶诗“言出无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冷渊,月湛不可取”(《读陶靖节诗》)。“慨暮不存”(《荣木并序》其二)并不是说夜晚不存在,而是在晚上之义,这种省略主语而突出时间的手法在其作品中很多,又如“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荣木并序》其四)中主语“我”被省略。陶渊明也用改变词性的方式组词炼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中“晨”,名词作动词使用,生动简练,蕴含着沉闷的无声感叹。

三 丰富的生命意志

陶氏作品自始至终高扬着强烈的生命意志。正如明代许学夷所谓“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有一等见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彻,故其语简而意尽”(《诗源辩体》)。时间既可写景开篇,又可引发议论;既可忆事勉人,又可伤时感世;既可记录行迹,又可践行励志。

以寒、暑、晨、夕之景开篇,以景抒情,感发意志。“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腊日》)点出时节已经暖和,为接下来的柳树、梅花美景之下衔觞赋诗做了铺垫。“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惜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咏二疏》)以大自然四时变动为始,以周朝礼崩乐坏为时间起点,赋予诗歌以历史的沧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薄二首》其一),夏天坐在屋前树荫下,凯风徐来,吹动衣襟,聊发泫然自得之志。作品读起来没有生疏阻隔之感,一方面在于由景入情,写时状物,勾画出最亮丽的生活色彩,之后“开我襟”、“衰周来”等过渡点选择得恰到好处,议论之语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以时间描写始,以真切之心把最真实的生命感受记述出来,使人读之如遇故人、促膝而谈一般。

生命消逝,人生空化。从时间角度观察人生、世事,多用道家术语、隐语指代,如“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还旧居》),“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杂诗》其八)“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饮酒》其一)。很多大家在这方面有过精辟的论述,不再赘言。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明确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下一篇论文:谈谈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