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懂得自己去争取自身的权利,跟婆婆分了家,并且通过参与村里的工作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成了村里的劳动英雄。祥英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一代女性逐渐摆脱“‘婆婆’一类的旧式妇女把自我价值的确认依附在传统道德上的陈旧观念,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18」
赵树理小说中的新女性已经开始试图摆脱封建宗法观念支持下的家长制家庭体制,她们不再是旧式婚姻中无生存之境的女性,而是成为具有放飞自己生命能力的新女性,家庭不再是她们唯一的生存场所,“放脚、打柴、担水、打野菜、识字和参加妇救会……”。从金桂到祥英,我们也能感受到,妇女要想获得自身的真正解放,必须投入到社会中去,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认识到自身解放的障碍在哪里,这才是他们获得自身价值的真正出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锅碗瓢勺转移到社会劳作,在社会劳动中,彰显新时期女性的另一面.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释,可以看出从自主选择婚姻到婚后勇于参加社会劳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赵树理小说中的新女性已经逐渐摆脱了男性中心的阴影,从被父权制度放逐的传统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地位。作家赵树理并不仅仅是在为我们塑造一系列他心目中的女性形象,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小芹、艾艾和软英;勇于参加社会劳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金桂及祥英,而是让我们透过这些女性,看到自五四以来,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步觉醒。她们不再象上一辈那样,只知服从忍让,而没有半点的自我意识。她们开始摆脱旧式婚姻的束缚以及毫无人情的婚姻规则,开始自主选择的婚姻,把自身幸福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农村女性自身的价值所在,并不仅仅存在于家庭之中,存在于锅碗瓢勺之中,更多的存在于社会劳动中。赵树理所塑造的新一代女性,“学会用新的生活观念去关照自己的人生自由和价值,用自己逐渐觉醒的主体意识来把握自己的幸福,支配自己的婚姻,体现了新一代女性在自身幸福的追求、自身人格的树立和自我价值实现上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追求。”「19」这些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不能依赖于别人来获取自身的幸福,也不应该把自身的价值仅仅局限于家庭之中,而是应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自身的幸福,把自身的价值放到社会中去,在自主自觉中实现着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作为一个女人应有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鲁迅,伤逝.呐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7
[2][3][5][6][7][8][9][13][14][16][17] 赵树理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馆编[M].北京:华夏出版社 52.252.78.281.289.289.297.299.303.306.307
[4] 黄修已编.赵树理研究资料[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368
[10] 郑春风.传统叙事母题的另种阐释—赵树理小说的女性视角解读[J].松辽学刊,2001(4)
[11] 张家惠.赵树理与女性审美 [J].长治学院学报 2006 (6)
[12] 列宁著.伟大的创举,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90
[15] 崔玲.挣脱与突围—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独特性[J].黑河学刊,2007(9)
[18] 郭文元.论赵树理小说中婆媳关系的民间叙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4)
[1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北京出版社合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7-1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