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主人公心路历程的象征--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赏析

时间:2012-04-01  作者:赖月珍

论文导读::伍尔夫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她同样也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她采用的意识流创作手法是要表明。
论文关键词: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
 

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出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期的英国,在她涉足文坛的那些岁月里,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经受着社会的重大的变故——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改变。作为一名观点敏锐,在写作手法上执着进取、善于探索的女作家,她关注于社会的外在改变,可是,她更热衷于表现出社会的外在改变所导致的人们内心的改变。她技法多变,著述颇丰。根据她的写作风格,伍尔夫代表着新一代在创作技巧上求新求异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也因为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伍尔夫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伍尔夫在对现代小说的探索与实验过程中发展了意识流手法,结合使用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她成为二十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和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伍尔夫著有长篇小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和《浪》等,她同样也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其中以《丘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最为著名。

我们试以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1] 为例,对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进行赏析。

一.聚焦对象

在《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甚至并未明确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文学艺术论文,因为这些通常意义上与传统小说息息相关的要素此时已变得无足轻重。读者所了解到的全部信息就是小说主人公坐在房间一隅,对着墙壁上出现的一块斑点出神入化,想入非非,百般揣测着它的由来,其中断断续续夹杂着主人公野鹤行云般的浮想联翩。可以说,外部环境只是小说主人公起伏思绪的一个契机和归结点,一个将滚滚思潮不时拉回现实的媒介,而作者着力要体现的则是主人公沉思冥想的内心世界。不同于传统的外化写实风格,伍尔夫热衷的是体现小说人物内心实实在在而又变化多端的体验。她通过对小说人物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摹,试图使读者直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了解主人公思绪万千、变化跃动的联想和心灵感悟,从而感受主人公的内在波澜。总之,《墙上的斑点》中着力描述的是主人公自身的内在感受,是灵魂深处的写照,伍尔夫以其对意识流技巧的娴熟把握,真实再现了人物内心多变而又游移不定的思绪,其中的矛盾表现于主人公内心的激越挣扎与外表的平和宁静。

二.写作手法

(一)情节设计结构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记录了主人公在见到了墙上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以后的种种遐思,从一开始回想起自己初见这一斑点时的种种情景,然后揣测这斑点可能是由先前的住户挂镜框的钉子留下的一个小洞,由此又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户家庭。到后来想到它也许是粘于墙面上的干枯的花瓣或残叶,接着又提及这一斑点看似是突出于墙面之上的,然后又猜测它可能是嵌入墙面的钉头留下的印记,又提及它可能是一处木缝,直至小说终结处一名后来者与主人公之间的一小段对话,这才最后搞清了墙上的斑点其实是一只蜗牛所致。而在此期间主人公又由于这一斑点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联想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些看似松散无序的思绪断片表达了主人公的观念意识,其中牵涉到对权威、对确立的处事规则和对文学创作经典模式的挑战和嘲讽,表达了令人窒息的生存状态下人们对强权压制的厌恶和对意志独立的渴望,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孤独无助的灵魂。整篇小说几乎颠覆了传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概念,因为它从情节来讲几乎为零,小说中唯一的悬念围绕着墙上的斑点到底是因何而起。通篇小说也几乎没有动作行为发生,它甚至还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的描述,读者甚至根本无从知晓小说主人公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它只是记录了主人公经历的一次漫长的心理体验,作者主要通过意识流的处理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善于探索、不断推陈出新的作家。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写作风格,她打破了以往小说格局中的“开头----中心情节----结尾”的套路,使整篇小说自始至终浑然一体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内在体验。她以墙上的斑点为契机,大段大段地引出小说人物的内心独白文学艺术论文,它们或者是稍纵即逝的突发奇想,或者是扑朔迷离的思绪断片,书中人物耽于幻想之中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绘历历在目,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内在体验。

(二)时间框架结构

在传统小说中,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随着时光的推移日益积累增长,直至摩擦冲突的一再发生,最后导致高潮的爆发,一切都是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单一的线形时间结构,情节内容随之逐渐展开。

伍尔夫公然标新立异,打破了外在的线形时间结构,代之而起的是由人物的内心联想所反映的心理时间。[2]48 她强调的是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体验和自由联想,以小说人物的心理时间否定了外在的钟表时间。以心理时间作为小说时间框架的做法为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开辟了一条自由之路,有助于她在较短的篇幅中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过去与现在多重的时空交汇。另一方面,由于心理时间框架能使作者运用自如地捕捉人物内心跃动的、有时甚至是不合逻辑的想象和感受,它能有助于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空前的灾难在人们心灵上留下的创伤。紊乱无序的内心越动与挣扎恰是外在世界的破落残败的景象的在人们内心的反映。秩序、理念已荡然无存,纷乱的世事万象体现于内心的反映只能是紊乱无序的,心理时间的运用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当时人们灵魂深处的孤独、焦虑和不安。

(三)语言结构和叙事手法

伍尔夫的小说独特的内在关注角度使故事的叙述者与小说主人公几乎融为一体,读者于是几乎感觉不到叙述者的存在,而在不知不觉间与小说主人公共同经历着这一心路历程。由此,也导致了伍尔夫作品中语言的特殊性。得益于她对文字的超然把握,她能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快速切变,以语言承载着小说主人公时沉时浮的联想,如实反映主人公意像叠加而又变化多端的流动的思绪。正是伍尔夫在语言文字上的深厚底蕴才使她能驾轻就熟地展现出人物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因而她的语言,同样灵动多变,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瞬间的变化。也正是这种真切的情感流露,令读者感同身受于主人公的种种内心体验。

《墙上的斑点》故事持续的全部时间不过十分钟左右,可主人公的内心却经历了漫漫的时空境界。全篇小说其实就是主人公一段接着一段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它们就像一组组镜头,在人物心头一一掠过,其中回忆、现实、印象与象征被有机地糅合起来,而墙上的斑点已经成为故事中穿针引线的工具,将主人公不时地从游移不定的思绪中带回现实。故事最后出现的一小段对话不仅要告诉读者墙上的斑点其实是一只蜗牛,而且也给整篇小说标上了句号。

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中还运用了其他一些个性鲜明的手法。

1.蒙太奇及绘画手法

一篇短篇小说能在相对有限的篇幅中成功地表现出主人公上天入地、纵横驰骋的漫漫思路,并能自然而然地从一个场景转换至另一个场景文学艺术论文,这多亏了作者对蒙太奇连接手法的应用。此外,绘画技巧的运用同样为小说增添了光彩。“写作和绘画可以采用新的表现手段:这两种媒介都需要找到新的语言来表达主观体验,找到新的方法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节奏。”[3] 作者以墙上的斑点为切入口,将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思路连接起来,并就一系列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观点。她之所以能以清晰的脉络将一切向读者一一呈现,采用的就是与分镜头切换相似的蒙太奇手法;而白色墙面上触目的斑点又恰似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作,随着主人公思路的延伸,若隐若现,时不时为她(他)脑中的幻像所取代。这种跳跃式的取舍有助于达到特有的效果:

(1)节省篇幅,加快节奏

作者无需使用大量的文字来进行起承转合的说明。可真要是连篇累牍地加以说明,只会给人拖沓累赘的感觉,而不会产生作品给人的那种与思绪进程相吻合的稍纵即逝的快捷的效果。

(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文学作品着力塑造的是人物的性格。由于采用了快节奏的蒙太奇和绘画手法,伍尔夫能轻而易举地在较短的篇幅中让书中人物就不同的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接近人物,了解人物的个性和感受。

(3)意像深刻,强化意境

凭借着蒙太奇和绘画手法的结合运用,意像深刻的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小说主人公的脑际,如同一幅绵长的画卷,投射于她(他)的心灵之上。这些画面随即与墙上的斑点一起,轮番出现于读者的脑际。这种假以幻景的视觉形象,既调动了读者的审美体验能力,又进一步强化了小说人物心中那种难以排遣的落寞与压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如开头段落中出现的“香烟缭绕中烧红的煤块”、“城堡上猎猎招展的红旗”和“穿着红色制服的士兵列队行进在黑色岩石之上”,意像频现,其中红黑两色色块明暗对比强烈,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心理感应。根据原型理论,红黑两色各自提示着“强烈的情感,混沌状态”和“神秘,死亡”等意义。[4] 与此相对应,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波澜起伏和身处的失意境地形成的对比。就某种程度而言,作者之所以将小说命名为《墙上的斑点》,不仅暗示墙上的斑点是可视的,而且,通过她的艺术处理,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可视的,也和斑点一起被投射于墙面之上。作者似乎想表达,与人物精细的心理活动一再共现的墙上的斑点其实象征着内心感受恰如心灵深处的痕迹刻骨铭心文学艺术论文,挥之不去。既然内心的感受比外在表象更为重要,那么,折射出主人公思绪的墙上的斑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再如,小说最后点明,墙上的斑点其实是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其寓意是显而易见的。事物表面的相对稳定难以掩盖人物内心的起伏不定,这种意象的对比更强烈地揭示了她要表达的内在重要性的主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拜厄特作品的国内研究概况探析_译介
下一篇论文: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_期刊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