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内心的泄密—张爱玲在小说中设计的独立空间_发表论文

时间:2011-06-20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方。在《封锁》这篇小说里。在张爱玲设计的独立空间里。这个空间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得人内心最深层的。独处下的自我内心泄密。
论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独立空间,内心,泄密
 

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方,里面重重叠叠了无数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它们构成了其叙事文本的历史经验以及现时追问的场所,这些空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加载在时间轴上前后并行的,有寄生在宏大公共空间中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常为人物内心的展开直接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的主要功能在于使得人内心最深层的,最隐秘的情绪得以泄露。

在张爱玲设计的独立空间里,小说人物内心情绪的泄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在独处的情况下,自我内心的探寻;群体秘密的袒露及转瞬即逝;向他者流露秘密的时刻。本文着手对以上三种情形进行分析。

一.独处下的自我内心泄密

张爱玲笔下有一群人物,他们是被异化了的,而这种异化最为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已经被异化的结果,而在于自我无法察觉或者察觉之后不愿意面对和改变,继续选择沉沦。作者为这样一群人设计了一次自我独处的机会,逼着他们沉痛地面对自己的隐秘内心。

先来看看《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一个片段:薇龙突然不愿意看下去了,掉转身子,开了衣橱,人靠在橱门上。衣橱里黑黑成黑成地,丁香末子香得使人发晕。那里面还是悠久的过去的空气,温雅,幽闲,无所谓时间。衣橱里可没有窗外那爽朗的清晨发表论文,那板板的绿草地,那怕人的寂静的脸,嘴角那花生衣子……那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1】

很明显,衣橱隔出了一个狭窄的封闭空间,也隔出了两片世界,一片是“温雅,幽闲,无所谓时间”,一片是“那怕人”的梁太太所建立起来的自我沉溺的淫靡的皇宫,而薇龙在这两极之间越来越丧失自我。在独立的空间里,有“丁香末子”,它让薇龙感觉到了过去,更明确地说,是感受到了自己和过去已经越隔越远,以致这个空间里的过去“无所谓时间”,记忆与时间互相交织,化作薇龙少女时代的最后一缕尘梦。薇龙在经历过一段欢愉的,物质的,所谓社会名流的交际生活后,实质上是爱上了这种日子,虽然这种爱,薇龙自己开始并未明显察觉到,只是不断地往下沉溺着,当薇龙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地步时,张爱玲就为她设计了一个独处的空间,她在里面流露出埋藏在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绪,她眷恋着“过去的空气”,讨厌这个暂时的空间之外的“不可理喻的现实”,但是,“过去”似乎真的只能存在这个衣橱里面,薇龙即使明白自己正一步步地走向悬崖,即使预料到“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这样一个结局,她也没有再回头。

于是,这个自我泄密的空间便建构完成了,并带有反讽和悲剧意识,它把一个少女似乎马上可以觉醒的一瞬间扼杀在了对自我伦理道德反省的场所里,最后反而消解了这个流露真心给自己听的空间。张爱玲彷佛是要传达这样一个概念:温暖的记忆在当时的女性世界里只是虚空,该毁灭的终究是要毁灭的。

类似的独处泄密在《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 第二炉香》等里面都有体现。比如,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独自回到自己房间里,站在穿衣镜前面,伴着窗外四爷的胡琴,“不由得偏着头发表论文,微微飞了个眼风”,“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忽然笑了——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2】 流苏与闺房里的穿衣镜暂时成了一个流苏展现内心空间:作为类似“弃儿”的白流苏,心里面开始发酵,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开始注意镜子里自己可爱的脸蛋,开始欣赏自己的不由自主的千姿百态,因为那“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了”,她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逃离白公馆,去寻找一个男人作为依靠。张爱玲设计的这一独立空间是白流苏接下来人生的一个起点,流苏深藏在内心已久的秘密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巧妙的是,它是伴着咿呀咿呀的胡琴声,缓缓地流泻出来,读者彷佛可以看到一个活在现时但却又像胡琴一样古老的女子和她的希冀以及脆弱。

二.群体下秘密的袒露及转瞬即逝

张爱玲自身对所处世界带着一种惘惘的威胁,她疑虑这个世界是个“乱世”,而“乱世”里的男男女女已经被都市的烦扰喧嚣支配得失去自我意识,他们只会偶尔在一个空间里面不自觉地释放出真的自我,而当这个空间一旦收敛,这个群体会不约而同地自觉地收回“真我”。

张爱玲对“电车”有一种特殊的爱,她曾说过:听不到电车回家的声音我是睡不着的。在《封锁》这篇小说里,她利用“电车”创造了一个群体得以释放的空间。这是一个封锁时期电车里发生的短暂恋爱的故事:电车在路上行驶着,突然遭遇到路段封锁,电车被迫停下来,在马路上孤独地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门还是关得紧腾腾的。铁门里的人和铁门外的人眼睁睁对看着,互相惧怕着”。在这个空间里,一对陌生的男女开始聊天,接着“他们恋爱着了”,到最后封锁解除,“电车里点上了灯,她一睁眼望见他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她震了一震——原来他并没有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3】整个情节看似那么不可思议,却又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但是一切的情愫,泄密,暧昧又回到了零点。大胆的调情和心事的宣泄就只会在封锁时期的那个空间里发生,当空袭解除,这个空间崩塌,那么一切也随时烟消云散,这其实是一个“寓言”和“反讽”:刚刚封锁期间里所发生的在真正现实生活里是无法发生的,这是因为电车上的都市男女们的心灵处在空虚发表论文,孤独的状态,无法在现实里获取精神上的依靠,于是他们只能在一个临时产生的独立的空间里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心绪泄露出来,这种心绪来源于他们的潜意识:希望可以打破生活旧的轨道,谈一场刺激的恋爱。一旦时间和空间要回复正常轨道,他们又得马上带上平日的面具,恪守着现时生活里的道德伦理准则。所以李欧梵先生曾这样说:仿佛时光静止了,那停在街上的电车成了一个从日常现实中搬移出来的奇特空间。【4】

张爱玲塑造的这一电车空间,与其他的空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电车带有大范围的公共性质,这就为众多个体的心事泄露提供了可能。作品虽然只记录了这一对男女的心事泄露,但实际上,电车里有更多的都市人就在被封锁的那么一小段时间里,偷偷完成了自我的一次释放和收束。所以,相对于其他的私人空间来说,电车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得泄密不再是一出现代的“神话”,内心的秘密不止存在于“历史”,“个别”,而是广泛存在的。

三.倾诉下的泄密

泄密还可以发生在两个人的对话之间,这种性质的对话带有其中一方的倾诉愿望,实际上是一种表达向度上的泄密。

在《心经》中,张爱玲营造了一个神秘诡异的“楼梯”的空间。少女许小寒恋着自己的父亲,在二十岁生日聚会结束后,她送好同学绫卿下楼,电梯坏了,只能摸着黑走楼梯,在这一段黑暗无光的,没有第三个人在场的楼梯就成了一个私密的空间。在这个被小寒称作“独白的楼梯”的空间里,女孩子的心思就变得易于倾吐,正如小寒所说的:“想必他们比寻常要坦白一点”。于是这个紧凑空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乖戾色色彩。绫卿真的在这个“独白的楼梯”上率直地坦白:我是“人尽可夫”的。绫卿随后向小寒难过地倾诉自己的家庭,小寒对绫卿说:别在楼梯上自言自语的,泄漏了你的心事,绫卿笑道:我有什么心事?实际上绫卿的在楼梯上无意识地对小寒的倾诉已经泄出内心的秘密,并为后来绫卿爱上了小寒的父亲埋下了伏笔。

在楼梯这个独立空间里设计的几句短短对话,是对人物心理探寻很微妙的方式。独立的楼梯空间,他者,互动性的对话,这几个元素使得作者在对人物精神心理的关注上,不再是一种明显的主观预设的试探,而是顺流而下的不动声色地客观展现。

类似地,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设计了一堵墙,这座“望不见边”的墙把流苏和柳原暂时从现实中的世界拉到了一个隔绝的空间里: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发表论文,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5】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一切都拿不稳,抓住现时的一点点温存,成了白流苏和范柳原意外结合的契机。柳原平日里不知对谁才是真心的,但在这一堵极具象征意味的“墙”下,他或是发自内心的,或是因为“乱世”有所觉悟,心底的情绪真切地对流苏倾诉出来了。这堵墙所形成空间,成了彼此倾诉的引线。人对未来生命的焦灼以及渴望,对现存的感情的珍惜和挽留,都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渗透在独立的空间里。

四.结语

为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而营造空间的技巧,是张爱玲深入探讨都市人的内心私密无法在正常的时空里流露的一个特别的切入点,她不直接使用人物内心独白,而是选择让一个空间“逼着”人物大胆暴露出自己的内心,这样无疑更有力度。张爱玲的在小说空间叙事上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傅雷就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写道:人们“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象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而“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6】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文集(二)[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2][5]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文集(二)[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3]张爱玲.封锁.张爱玲全集[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李欧梵.张爱玲:沦陷都市的传奇.苍凉与世故[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魏晋南北朝佛教小说的内容-以《幽明录》和《冥祥记》为例
下一篇论文:再论战国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问题_授田土地私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