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和谐新境界—探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_双性同体

时间:2011-06-16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出身于伦敦一个书香名门。也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想化产物。双性同体”的理想境界。
论文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双性同体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出身于伦敦一个书香名门,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男权意识严重的家长。他培养家中的男孩上牛津、剑桥等一流名校,可女儿却只能留守在家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儿时的不平等遭遇为伍尔夫日后投身女权运动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她不仅成为西方女性文学评论的理论先锋,也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她娴熟运用手中笔墨,为女性的独立解放摇旗呐喊,为推动女性文学和女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伍尔夫的早期代表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提出女性要写作,必须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这间房既是女性潜心创作的物质空间,也是女性心灵归属的精神空间。然而,伍尔夫感慨道,这样一间独立的书房对于19世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性而言,无疑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简·奥斯丁终其一生都只能在全家共用的起居室里写作,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一种藏藏掖掖、时断时续的状态下完成。

伍尔夫认为,要使女性自由创作,充分展露其才华,除 了自己的一间房,还得拥有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只有这样双性同体,女性才有可能四处行走,置身于广阔的生活天地中,获取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人生阅历。而不是像简·奥斯丁那样足不出户,因此她的生活阅历和活动空间决定了她的小说只能写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故事。让伍尔夫倍觉惋惜的还有夏洛蒂·勃朗特,她之所以“傻得以一千五百英镑售出了她的几本小说的版权”,【1】 除了缺少人际交往和人生经验,生活拮据也是她不得以廉价出让的原因之一。所以伍尔夫设想,如果夏洛蒂拥有三百英镑的年金,如果她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她将会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同样不幸的还有乔治·艾略特,她用一个男性的笔名遮掩自己女性的身份以免遭人耻笑和攻击。因为女性写书在当时被认为精神错乱,非疯即傻。不仅如此,乔治·艾略特由于爱上了有妇之夫而必须得隐居乡间“自绝于尘世”。【1】 可想而知,这将对她的创作产生多大的伤害!而在欧洲的另一端,出身名门的托尔斯泰却能无拘无束地穿梭在各种场合,与各阶层的女子自由交往,后又投身战场,记下生活与战争的点点滴滴,这才有了传世巨作《战争与和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假如托尔斯泰携一位有夫之妇“自绝于尘世”,是断然写不出大气磅礴的《战争与和平》的。

在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父权社会,很多女性不战而败,心甘情愿地成为“房间里的天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该与写作绝缘,浑然不觉地充当着男性的的女佣和附庸。自我牺牲、纯洁优雅是这些“天使”最重要的美德,她们丧失了自我,一味地臣服于男性。伍尔夫除了哀其不幸,还怒其不争。为此,她大声疾呼:女性要独立,要成为自己,必须杀死“房间里的天使”,打破男性强加于她们的道德桎梏,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获得思想的解放和行动自由。

然而,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被边缘化的的父权社会中,女性想要通过当时的一些妇女组织和女权运动与男性分庭抗礼无异于与虎谋皮。因此,伍尔夫不同于那些激烈声讨的激进女权运动者,而是另辟蹊径试图缓解两性冲突。她认为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是存在了几千年的父权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当下的某一些男性。在男性文化霸权的长期统治下,女性不仅是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执迷不悟的参与者。所以她劝诫女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双性同体,先要认识自我,重建自我,“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既独立于男性,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使的关系。”【2】 既然男权文化在两性头脑中根深蒂固,男女完全平等很难实现,不妨忘却幽怨与愤怒,承认两性的差异,将两性中美好的部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两性和谐共存。

二.“双性同体”的理想境界

在伍尔夫看来,两性的和谐首先是“头脑的和谐”。【1】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在男性的头脑中,男人支配女人,在女性的头脑中,女人支配男人。正常和适意的存在状态是,两人情意相投,和睦地生活在一起。”【1】 正如柯勒律治所言,睿智的头脑是双性同体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最早由柏拉图提出,指人类最初身兼两性、浑然完整的圣洁状态。荣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人的情感和心理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即男性的强悍果断和女性的温柔体贴。伍尔夫沿袭“双性同体”这一意象,将它引入自己的多部文学作品,《奥兰多》就是其中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传体小说,对“双性同体”有着充分而精彩的诠释,是伍尔夫最具魅力的作品之一。

奥兰多在三十岁时由男变女,“性别的改变,改变了他的前途,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的特性。”【3】 三十岁前的男性奥兰多“年轻、富有、英俊,他所得到的喝彩声,无人可比。”【3】 而三十岁后的女性奥兰多虽然在男性的眼中“一直是而且永远是女性的典范、佼佼者,完美无缺”,【3】 但此时的她却处于迷茫混乱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心有余悸。在男权社会,无论多么完美的女性都是社会的“第二性”,处于他者的从属地位,优雅高贵如奥兰多者也概莫能外。根据当时的法律,身为女人就不应拥有任何财产双性同体,因此奥兰多被剥夺了对祖传豪宅的继承权。回想曾经作为男性所拥有的特权,奥兰多百思不得其解。在她看来,除了性别,所有其他方面都与过去别无二致。为何曾经由他统治的世界仅仅因为性别的改变使她步履艰难?伍尔夫的一段男女有别的言论恰到好处地回答了奥兰多的疑问:

男子的手可以自由自在地握剑,而女子的手必须扶住缎子衣衫,免得它从肩膀上滑落下来。男子可以直面世界,仿佛世界为他所用,由他随意塑造。女子则小心翼翼,甚至疑虑重重地斜视这个世界。【3】

伍尔夫并未让奥兰多在性别转变之后即刻进入两性和谐的理想状态,而是让她在两性间摇摆不定,轮番发现两性的弱点,一次次陷入彷徨困惑,一步步通过不断磨合逐渐走向双性融合的理想境界。奥兰多先男后女的人生经历不仅使其收获了双重的人格,也促成了其诗作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奥兰多既是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象化表现,也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想化产物。在这个身兼两性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伍尔夫的文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她认为男女两性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必须从根本是消除两性之间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消除建立在两性对立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意识、思维模式、伦理价值标准。”【4】 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才能与男性和谐相处,与整个世界和谐共生。

三.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三重意义

首先,“伍尔夫作为把女性思想全面引入文学批评的第一人,她不仅把批判父权文化的意识、情感和思想注入了文学批评,她还改变了批评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从而使女性主义思想以截然不同于父权理论的声音在文学批评中脱颖而出。”【5】 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仅停留在为女性争取独立的物质环境和自由的文化空间上,她还呼吁女性应敢于冲破男性文化霸权为女性设定的缄默温顺的话语模式,要大胆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让男性、也让整个世界听到女性发自肺腑、掷地有声的独到见解。伍尔夫身先士卒,不断挑战男性文学规范的统治地位,大力倡导从女性立场出发,用女性话语进行女性写作。因此,一位西方研究者在评价伍尔夫时说,“她以自己的力量、失败及困惑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建筑师与设计者。”【6】

其次,伍尔夫作为把重建女性主体引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人,她不仅仅致力于改善女性外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还将女权主义运动的中心指向重建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伍尔夫之前的女权先驱们倾向于向男性社会争取各种平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等,而自伍尔夫之后,女权运动就增加了一个新目标:在女性主体内部重建女性的精神世界。”【7】 伍尔夫强调女性在重建自我的同时双性同体,也应与男性建立一种互相扶持、互相合作、开放包容的两性关系。女性应走出“自己的一间房”,与男性、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尽管伍尔夫对‘女权主义’这一称谓十分反感”【8】,但纵观西方整部女权主义运动史,伍尔夫以其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视野成为当之无愧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最后,伍尔夫作为把“双性同体”理论引入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人,她既不屈服于男权文化的权威,又不局限于女权意识的单一,而是倡导男女两性同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伍尔夫反对无限夸大女性与男性的差异,强调两性和谐并存,男人与女人不再是对立的二元,这是当代女性主义文论的积极方向。”【9】 “未来的女性解放,肯定不只是男女平等那么简单,而是如何建立一种尊重性别差异的平等。它意味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有更多的对异性的了解和尊重,也要有更多的对自身性别的内省。”【10】 由此可见,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不仅体现了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对两性关系在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结语

总之,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为后世女性文学批评开启了理论先河,也为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所主张的在女性独立基础上的两性融合更为两性和谐共存开拓了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吴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 贾辉丰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1、62、84、85.
2.王建香.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立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4):28-32.
3.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M]. 林燕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9、12、102、107.
4.张昕.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6(12):221-225.
5.马睿.从伍尔夫到西苏的女性主义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1999(3):1-7.
6.拉尔夫·科恩编.文学理论的未来[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53
7.王建香.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1):66-70.8.伍厚恺. 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
9.蔡岚岚.伍尔夫文学创作的“双性同体”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6):12-13.
10.叶匡政.我看中国女性解放60年[OL].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9/29/188269.html, 200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信仰重建与构建和谐人生_终极关怀
下一篇论文: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_兼爱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