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流动的身份试析任碧莲的小说《谁是爱尔兰人》_流动性

时间:2011-05-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任碧莲和《谁是爱尔兰人》简介。可她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从而证明了身份的流动性。
关键词:任碧莲,散居族裔批评,身份认同,流动性
 

一,任碧莲和《谁是爱尔兰人》简介

任碧莲是美国华侨的第二代,在她的作品里,华人的身份更多的体现着一种与西方社会融合的形态,而不是简单的反抗或对立。

在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任碧莲揭示了东西文化在特定语境里的混淆性。小说以一个在美国的华裔老母亲为第一人称,讲述了她对西化了的女儿和爱尔兰小伙子结婚后生下的混血外孙女儿的生活方式和爱尔兰亲家的作派的看法,起初由看不顺眼到习以为常,并且逐渐在爱尔兰人的影响下,连自己的族裔属性也搞不清了,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华人还是爱尔兰人。在这部小说中任碧莲展示了华人、爱尔兰人之间排除隔阂,互相融合的美好状态。

二 , 《谁是爱尔兰人》中华裔老母亲的散居族裔身份意识

散居族裔批评是一种研究散居族裔群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的理论取向。“散居”一词用以描述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种族(或人种)在较大范围内的迁徙移居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散居族裔与当地居民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适应、冲突、融合等问题。

《谁是爱尔兰人》中的老祖母的华人身份意识一直左右着她的思想和行为,使得她在和爱尔兰身份的女婿和西化的女儿及外孙女儿的交流中出现了种种矛盾。

身份这一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同”译自英语的identity。它本身有两重含义:一是“本体、身份”,是对“我是谁”的认知;一是“相同性、一致性”,是对与自己有相同性、一致性的事物的认知。有对我群一致性的认知流动性,必然伴随着对他群差异性的认知。因而对身份的研究也就是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研究。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埃里克森首先在他的青少年心理分析研究中使用了“自我身份”一词,他认为,由于现代社会从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矛盾的,因而认同危机已经是现代人的典型的传记性的危机。

《谁是爱尔兰人》中的老母亲尽管已经是美国“永久居民”了,可她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因为她的身份意识正受着她所处环境的主流意识的反抗。在小说中,老母亲说 “在中国,女儿照顾母亲,而在这儿,全颠倒过来了。母亲要帮助女儿。”小说中还有一例,老母亲说:“在我作保姆之前,索菲娅有那么个疯子似的保姆,就是艾米,是个吉他手。我女儿以为那个艾米非常有创造性———这个词我们在中国可不用。”通过这两段叙述,我们可以发现老祖母很清醒地认识到由人种身份而起的文化冲突。

而这种文化冲突在对外孙女儿的教育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外孙女儿索菲亚在老祖母看来“本性太野”,老祖母就建议女儿打她的屁股,但这遭到了拒绝,他们认为在美国父母打孩子屁股会让他们缺乏自尊心。

可见文中的老母亲的华人身份意识是不利于她融合于美国社会的。但作为第二代华裔的女儿娜塔丽已开始有意识地向居住国文化和社会身份归化。

有一次索非亚躲在土坑里袭击了她的外祖母后不敢出来,无奈之下外祖母把她一个人丢在土坑里,表面上漠不关心,但是心里却牵挂无比,这就是中国父母表达爱的独特方式,而这件事使纳蒂十分生气,并且让老母亲搬出了这个家。老母亲怎么也想不到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长大,却不能够得到她的理解,但依然深爱着女儿发表论文。这就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式的爱,由于文化的差异却不能够通畅无阻地传达给对方。

三,身份的流变

阿尔杜塞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作了发展,提出了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召唤”作用。这种“召唤”正是通过指认和认同的过程实现的,由此,阿尔杜塞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身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作用渗透到个人的思想中去的。小说中的老母亲作为第一代华裔,不可避免地受中国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其华裔意识很是强烈,但是流动性,当老母亲逐渐放开视野,主动去接受和了解其他意识形态的时候, 其他意识形态对她进行了“召唤”,潜移默化之下老母亲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流变。

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身份不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恒定,而是一种随历史发展和看取角度变化而变化的“定位”,当移民作家采取这样的“文化认同”立场的时候,在他们笔下的人物身上,“文化认同”危机就不再那么强烈甚至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改造和差异不断生产和再生产以更新自身的身份”。小说中的老母亲是受意识形态召唤而更新身份的典型代表,当老母亲搬出女儿的家以后,同意了亲家贝斯的建议和贝斯住在了一起。这不能不说是老母亲思想的一个巨大转变。因为我们知道,当初老母亲认为亲家希家人一家懒惰无能,因为希家“四兄弟,没有一个工作的。” 并且对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讽刺“他们是白人,他们说英语。”随着和亲家贝斯的进一步交往,老母亲逐步接受了贝斯的思想。意识形态在其中对老母亲起到了召唤作用。小说中,当贝斯的儿子问她什么时候回家时,贝斯让他们走开,并且说老母亲是“常住居民”,此时的老母亲的情绪完全被贝斯带动了,开始关注自己,把注意力从家庭琐事转向了自我发展上,也从一个具有传统思想的中国老母亲的身份转向了一个懂得生活的西方女性身份。小说最后,老母亲说:“我不应该说爱尔兰这、爱尔兰那的,特别是现在,根据贝斯的说法,我自己现在成了一个荣誉爱尔兰人了。哎呀!谁是爱尔兰人?”,呼应了文章主题,也表明老母亲的身份已经流变成了一个“荣誉爱尔兰人”,至此,老母亲的身份流变结束了。

小说中加速老母亲身份流变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对爱尔兰人的偏见的解除。老母亲总认为爱尔兰裔是不求上进的,所以她认为“爱尔兰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在铁路上努力工作。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打败爱尔兰人了。”但是老母亲的偏见受到了女儿纳蒂的反对:“你不该说爱尔兰人这、爱尔兰人那的,人家说中国人这、中国人那的时候流动性,你是什么感觉?”华裔受到美国人的歧视,却又在重蹈着美国的覆辙,把同样的歧视强加给爱尔兰裔,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不管是何种族,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人,而不能以偏概全。老母亲搬出来后,应约翰的母亲贝丝之邀住进了她的家里,这一举动使老母亲重新思考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她被自己的女儿赶出家门,却被爱尔兰裔的贝丝收留,渐渐使她消除了对爱尔兰裔的偏见。最后老母亲说“我自己也现在成了一个荣誉爱尔兰人了。哎呀,谁是爱尔兰人?”由此任碧莲再次彰显了她对文化身份流动性的追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说《谁是爱尔兰人》的解读,挖掘了老母亲身份的流变过程及促使身份流变的原因,从而证明了身份的流动性。以往对华裔美国的小说研究总是停留在双重身份意识和意识冲突上,处处体现了华裔美国人对本土意识的回归和依恋,但这毕竟是狭隘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必须进行碰撞和交流,从而形成意识形态的共存或交融,所以对身份流变性的研究为华裔小说研究开辟了另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苏翠英.“色拉碗”v s“大熔炉”——试析《谁是爱尔兰人》中的文化观[J].外国文学研究.
[2]任碧莲著,郭英剑译:《谁是爱尔兰人》[M]. 外国文学,2002年,第4期。
[3]张雯.试析任碧莲叙事作品中文化身份的“越界”性.上海师范大学
[4]张云.属性流变生存策略---文化解读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厦门大学
[5]邹威华.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J]. 文化研究, 2007.
[6]刘锦丽,刘方.族裔散居理论与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双重意识[J]. 山花, 2010.
[7]蒲若茜.族裔性的追寻与消解: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政治[J]. 广东社会科学,2006.
[8]李丽华,朱志娟.追寻与超越:华美女性文学身份政治的诉求与纯粹艺术的探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英国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中国前期新月派影响分析_期刊网
下一篇论文:《虹》的现代主义马赛克特征_D.H.劳伦斯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