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建设新农村导向下的政府在农村体育管理职能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同时,农村体育要注重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形成政府管理、依托社会、全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社会化管理体制。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开展农村体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落实的作用。其次,乡镇、村委会要培育农村体育中介组织,要坚持因势利导,既要不强迫,又要尊重农村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也不放任,即团体活动要在现有的法律容许范围之内,严禁有悖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第三,要成立乡镇农村体育协会,依托于农村体育协会开展对农村体育指导员及体育骨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逐渐将部分行政的权力放给协会,转而行使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检查的职能。最后,培养农村体育骨干,为农村体育社团创造条件,开展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
 

2.3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中都做了明确规定。科技论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这表明,农村体育建设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已经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在农村体育的建设过程中,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农村体育的融资渠道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根据财政分权理论,全国性公共体育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地区性公共体育产品应由地方政府提供,而社区性公共体育产品应由社区提供。然而面对中国的具体的国情,该理论的在我国的实施中有其局限性。国家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由中央、省、地方、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体制。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地方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好当前农村急需的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问题。如山西省大运体育走廊的建设就采取的是中央、省、地方、农民四位一体供给体制。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的公共预算直接供给,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力量筹集资金而由非政府机构间接提供,也可以实行多种供给方式同时并行。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的同时,应坚持以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为主,引入民间资本和第三部门参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提供,或者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补贴、间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提供方式,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激励措施,来鼓励和帮助私人或第三部门参与提供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建立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和多主体的供给方式,确保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需要。

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农村体育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回报和奖励。如允许乡镇企业、农民个体、私营业主等投资主体通过对农村体育健身项目的投入,获取一定的、合法的经营收入,以此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农村体育投资的积极性。当然,各级地方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还应广泛吸纳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资金,如社会捐赠、基金会资助、团体和个人会费、体育彩票、体育旅游、场地出租以及门票收入等,以弥补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之不足。

2.4 政府要把农村体育方针纳入系统化管理,建立制度性保障

要把农村体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事关农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体育事业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各级体育局及相关部门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局、建设局、卫生局等要明确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职责,加强公共体育政策的制定落实以及过程监督环节的调控,将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市的发展规划。

第一,各个县市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地方农村发展规划》,各个乡镇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农村体育实施办法》,把农村体育发展的理论构想变成实施方案。使有关部门在开展农村体育时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环境。

第二,应将农村体育的发展目标纳入乡镇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乡镇要将农村体育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通过加强农村体育建设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以此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规划好农村体育目标管理和评估考核指标。将每年的农村体育目标任务作为领导和从事农村体育的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

第四,将农村体育服务纳入农村整体的服务中,确保体育、文化、卫生等农村服务相结合,做到同步发展。

2.5 加强体育法治建设与监督机制,努力构建有效政府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其他体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公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保障和监督政府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要建立、健全保障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体育法规,严厉规范和惩处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中违反体育法规、破坏体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在社会各界开展深入持久的体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意识和水平,保证体育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良性发展。可以探讨农村体育工作中如何与文化部门加强合作的问题等等,使体育的各项工作更加常态化、制度化,并以法律法规作保障。

只有当执行法律的政府权力服从于明晰的、非人格化的法律控制时,社会才能建立起普遍的法律秩序,政府才能变成是自律性的责任政府,责任机制要求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行为必须接受民众的政治监督并接受法律的约束,通过政府行为过程的法治化和持续化,使政府对自身行为负责,防止政府行为的失控。应根据体育发展的形势需要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障我国体育事业的正常、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遏止对权力的滥用;同时,要求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强廉政建设,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合法、公开、公正、高效地执法;既要加强和完善行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及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还要强化司法监督、群众监督,使行政法治在政府权力的过程中全面铺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8日
[2]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8日
[3] 张成福主编.公共管理学 [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4] 尹钢,梁丽芝主编.行政组织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5] 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6] 张洪武,陈元欣,李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
[7] 虞云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理论思考[J] .领导科学,2006,(7)
[8] 王明方.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 .求是,2006,(12) .
[9] 朱文兴.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10] 骆秉全,孙 文.多元化筹集农村体育经费问题研究 [J].体育科学,2007,(4)
[11] 白晋湘.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思考 [J].体育科学,2006,(5)
[12] 胡庆山,王 健.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
[13] 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 [J].体育与科学,2007,(1)
[14] 曹军,于 军,陈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发展农村体育的思考 [J].中国体育科技,2006,(6)
[15] 卿 平.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体育管理职能转变的影响 [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3)
[16] 李留东,张文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发展农村体育的几点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17] 曾业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0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品牌精神的传播――看耐克体育营销策略(图文)
下一篇论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消费的新思路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