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哲学概念出发,分析了人文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职教大学需要“科学的大学发展观”、各类大学都应成为“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堡垒”的观念;分析了人文精神缺失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大学;高职教育
1 前言
温家宝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接受CNN记者的谈话(08-09-30)时说:“企业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不是企业有道德的新鲜血液呢?在教育部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却在为这些年来教育所面临急转直下的道德危机而忧心忡忡。
看看最近的媒体上一些报道标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学生砍死”(北京2008-10-28),“广西学生群殴引发校园血案两男生被乱刀捅死”(2008-10-25 广西),“女教师家访被学生掐死”(2008-10-21 浙江丽水),“学生沉迷网游模仿‘杀人游戏’肢解同班同学”(2008-03-15福建),“学生会干部要求收缴新生扑克 被5人群殴致死”(2008-07-21湖北某职业学院)。
据南方日报(2008-10-10)报道,2008年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对全市4350名11—23岁大中学生调查发现,有12.1%的受访学生曾考虑过自杀,其中女生(13.8%)多于男生(10.3%),6.6%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2%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
道德危机,于斯为最。学生严重道德败坏的事件层出不穷,虐待生命的极端情况屡屡发生,这在近代历史上还没有过。“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大学经历了“扩招”、“兼并”、“产业化”几股热潮之后,“人文精神”终于被再次提出,成为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冷静思考的、带有回归意义的热门的话题。
2 人文、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
一般说来,“人文”是指人类文明的教化,指历史积淀的文明、礼仪、精神、道德的传承。我国论及人文最早见于《礼记》:“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也”。我国古老的经典《周易》中讲:“文明以止,人文也。”就是说,要以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伦理、道德、典章、制度等来规范行动,来做人,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也就是“人文日新”的含义。《周易》中还讲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天体变化,了解四时运行;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来教化天下。
人文精神英文就是Humanism,一般是翻译成“人道主义”或者是 “人文主义”,实际上都是这一个词。人文精神在西方文化传统里的含义,狭义实际上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但是广义的来说,是指由西方哲学所培育的一种精神文化传统,论文网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道德、伦理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成果,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已经成为当前不分种族宗教的全人类的价值观。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涵盖了与“人”相关的四个方面:一是自我的问题,就是对个体的人的尊重;二是群体问题,是对他人的尊重;三是自然问题,就是人对自然的敬畏;四是天道问题,是对宇宙一切生命的尊重和终极关怀。[1]
人文教育是相对于科学教育而言。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称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主要体现的是人性与人力价值。长期以来,总有人以为人文教育就只是人文学科(文学、历史、伦理、哲学等)的教育。这是一种误解。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与人格教育,其核心是“形而上”的人文精神。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他人和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总之,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既能“成己”,又能“新民”的教育。
3高职教育就如何应对人文精神缺失的几点措施
3.1 高职教育思想上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现代中国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潘光旦教授指出过,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这样的人只能“是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半个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