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实施教改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6-06-05  作者:胡晓华
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 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 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的发散, 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在教学方式上, 要把过去以“ 授业”为主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使其思维活跃、敏捷, 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 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 而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 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4]

    2、改革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专业设置是创新教育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加强对社会和行业背景的分析,根据社会或行业需要,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使专业的特色更为鲜明,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4]。还要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及时开发新的专业,敏锐地捕捉职业种类和内涵的变化趋势.适度超前地开发新专业。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重新编写适合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

课程结构设计合理, 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并适当突出技能培训及实践环节, 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规律和目标。教学体系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并以此调整教学计划中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比例。课程设置要加强技术操作课程的开设, 减少相关课程内容的

重复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行业和岗位的要求拓宽专业口径, 并与社会先进现代知识充分

接轨, 增强专业知识的互通。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

形式。例如, 可以允许先选课程后定专业, 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鼓

励学校按职业技术门类或学院、系进行招生和培养; 允许学生入学后先选择课程或课程组

合模块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临毕业前半年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鼓励学生选

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5]

    3提高教师对伍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批凸显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专业带头人,论文是推动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育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及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将其推广应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这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超前的思维、开拓创新的决心和毅力,并能够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新技术的开发[6]

    4、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产学研结合是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真正形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基本模式。这种结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更多地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产品测试、生产工艺及运行方面介入和合作。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方式。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鼓励有爱好的学生参与。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

平和专业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开发,置身于科学发展的前沿,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创新能力。显然,实行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参加生产和科研,不仅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生动的探索式教学。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论文:高职教育如何应对人文精神缺失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